【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Bà Wánɡ Biān
【英文名】roylean Euphorbia
【別名】刺金剛。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采收和儲藏:隨采隨用。
【原形態(tài)】霸王鞭 多年生肉質(zhì)灌木,高達3m。有乳汁狀液。莖基部近圓柱形,上部四角形或五角形;小枝有3-5條縱校,邊緣波浪狀。單葉互生,少而早落;葉柄長約6mm,基部有刺一對;葉片倒披針形,長10-12cm,寬2-4cm,全緣,兩面無毛;肉質(zhì)。杯狀聚傘花序頂生或側(cè)生,具短柄,排列成聚傘狀,花黃色。蒴果近球形,徑約1cm。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石隙,也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霸王鞭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干燥氣候,喜半蔭、耐干燥,久耐寒、忌澇。溫度不宜低于8℃。根條不強,生根易而生長慢。南方高溫地區(qū)露地栽培;北方低溫地區(qū)盆栽,室內(nèi)越冬。
栽培技術(shù)用 扦插繁殖。選健壯無病斑的扁莖作插穗,長約6cm左右,扦插于砂床內(nèi),深約1.5cm,扦插后砂溫在24℃左右、具有一定的濕度條件下,約24d即能生根,待根長至3cm,即可移栽于盆內(nèi)。
田間管理 北方冬季室內(nèi)溫度要保持在8℃以上,放在有地光處,春季室外培養(yǎng),以放在半蔭處為宜。露地栽培,遇雨季要排除積水。現(xiàn)蕾開花前可施人畜糞肥或磷鉀化肥。
【化學成份】
全草含蒲公英賽醇(taraxerol),2,3-二甲氧基并沒食子酸(2,3-dimethoxyellag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含大戟二烯醇 (euphol)、巨大戟萜醇(ingenol)。
花者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巨大戟醇二萜乙酸酯(ingenol diacetate)。
乳汁含四環(huán)三萜(tetracyclictriter -pene),環(huán)霸王鞭萜烯醇(cvcloroylenol),蒲公英賽醇,β-粘霉烯醇(glut-5-en-3β-ol),大戟二烯醇,又含巨大戟萜四乙酸酯(ingol-tetraacetate),巨大戟新萜醇三乙酸酯(ingol-triacetate)。
【性味】苦澀;平;有毒。
【歸經(jīng)】心;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解毒;殺蟲止癢。主瘡瘍腫毒;牛皮癬。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取漿汁搽涂。
【注意】《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內(nèi)服。
【附方】治大瘡大毒,皮癬:霸王鞭漿汁,外搽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主一切單腹脹水氣、血腫之癥,燒灰為未,用冷水送下。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入祛風,消炎,解毒。洽瘡毒,皮癬。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