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jī)網(wǎng)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手機(jī)網(wǎng)

手機(jī)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xué)百科類 > 中草藥 > 正文

藜蘆藥療價值

主要用途

藜蘆(圖5) 根及根莖入藥,能催吐、祛痰、殺蟲,主治中風(fēng)痰壅、癲癇、喉痹等;外用治疥癬、惡瘡、殺蟲蛆。

【藥 用】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及根莖(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功效】涌吐風(fēng)痰、清熱解毒、殺蟲。

【主 治】治中風(fēng)痰涌,風(fēng)癇癲疾,黃疸,久瘧,泄痢,頭痛,喉痹,鼻息,疥癬,惡瘡。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滲,有滅虱功效。祛痰,催吐,殺蟲。用于中風(fēng)痰壅,癲癇,瘧疾,骨折;外用治疥癬,滅蠅蛆。

①《本經(jīng)》:"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

②《別錄》:"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

③《藥性論》:"主上氣,去積年膿血泄痢。治惡風(fēng)瘡、疥癬、頭禿,殺蟲。"

④《本草圖經(jīng)》:"大吐上膈風(fēng)涎,暗風(fēng)癇病,小兒鰕齁;用錢匕一字則惡吐人,又用通頂,令人嚏。"

⑤《四川武隆藥植圖志》:"治毒蛇咬傷及殺蟲用。"

【性味】苦辛,寒,有毒。①《本經(jīng)》:“味辛,寒。”②《別錄》: “苦,微寒,有毒”

【歸經(jīng)】①《本草經(jīng)疏》:“入手太陰、足陽明經(jīng)。”②《本草再新》 “入肝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1~2分;或入丸劑。外用:研末,XIU鼻或調(diào)敷。

【用藥忌宜】體虛氣弱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jīng)集注》:“黃連為之使;反細(xì)李、芍藥、五參,惡大黃。”②《綱目》:“畏蔥白。服之吐不止,飲蔥湯即止。”③《本草從新》:“服之令人煩悶吐逆,大損津液,虛者慎用。

【拼音名】Lí Lú

【英語】 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別名】蔥苒(《本經(jīng)》)、蔥葵、山蔥、豐蘆、蕙葵、公苒(《吳普本草》)、蔥苒(《廣雅》)、梨盧(《本草經(jīng)集注》)、蔥炎(《別錄》)、蔥白藜蘆、鹿蔥(《本草圖經(jīng)》)、憨蔥(《儒門事親》)、旱蔥(《山東中藥》)、山棕櫚(《農(nóng)藥植物手冊》)、山白菜、蘆蓮、藥蠅子草、山苞米(《遼寧經(jīng)濟(jì)植物志》)、人頭發(fā)、毒藥草(《四川中藥志》)、七厘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處方名】藜蘆,力蘆,梨蘆,山蔥,憨蔥等。

【商品名】藜蘆,黑藜蘆。以根莖肥壯、干燥無雜質(zhì)者為佳。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5~6月未捆花莖時采挖,除去苗葉,曬干或用開水浸燙后曬干。

【拉丁名】Radix Rhizoma Veratri Veratrum nigrum L.①Veratrum maackii Reg.V.puberulum Loes. F.V.Dahuricum Loes. F.V.schindleri Loes .fV.Gran-diflorum (Maxim.)Loes. F.V.Meng-tzeanum Loes. F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藜蘆(圖6)【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①陶弘景:“藜蘆近道處處有。根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②《蜀本草》:“《圖經(jīng)》云,葬蘆,葉似郁金、秦充、蔑荷等,根著龍膽,莖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陰干。”③《本草圖經(jīng)》:“黎蘆,今陜西、山南東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葉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車前,莖似蔥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莖,似棕皮,其花肉紅色,根似馬腸根,長四、五寸許,黃白色,二月、三月陰干。此高’二種,一種水蘸蘆,莖葉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溪澗石上,根須百余莖,不中入藥用。今用者名蔥白蓉蘆,根須甚少,只是三二十—莖,生高山者為佳,均州土俗亦呼為鹿蔥。今萱草亦謂之鹿蔥,其類全別,主療亦不同耳。”④《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藜蘆,有毒部位:全株,以根部毒性較大。中毒癥狀:口胃發(fā)熱疼痛,流口水,惡心,嘔吐,疝痛,下痢,無力,出汗,意識喪失;嚴(yán)重時便血,脈率不整,震顫,痙攣,謂語,昏迷不醒,最后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民間內(nèi)服蔥煎水或用雄黃、蔥頭、豬油同液茶冷服,也可解毒。”

來源

百合科藜蘆屬植物藜蘆Veratrum nigrum L.,以根部或帶根全草入藥。5~6月末抽花莖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曬干。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guān)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