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藥 > 正文

骨碎補植物屬性

2012-09-16 15:32 醫(yī)學教育網
|

植物形態(tài)

①槲蕨,又名:崖姜、巖連姜、爬巖姜、肉碎補、石碎補、飛天鼠、牛飛龍、飛來風、飛蛾草。附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肉質粗壯,長而橫走,密被棕黃色、線狀鑿形鱗片。葉二型,營養(yǎng)葉厚革質,紅棕色或灰褐色,卵形,無柄,長5~6.5厘米,寬4~5.5厘米,邊緣羽狀淺裂,很象槲樹葉;孢子葉綠色,具短柄,柄有翅,葉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0~37厘米,寬8~18.5厘米,羽狀深裂,羽片6~15對,廣披針形或長圓形,長4~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邊緣常有不規(guī)則的淺波狀齒,基部2~3對羽片縮成耳狀,兩面均無毛,葉脈顯著,細脈連成4~5行長方形網眼。孢子囊群圓形,黃褐色,在中脈兩側各排列成2~4行,每個長方形的葉脈網眼中著生1枚,無囊群蓋。

附生于樹上、山林石壁上或墻上。分布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②中華槲蕨

附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密被棕色有亮光的披針狀鉆形鱗片。葉二型,營養(yǎng)葉稀少,紅棕色,無柄,矩圓披針形,長9~10厘米,寬4~9厘米,羽狀深裂,裂片長圓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2~4.5厘米,寬約0.8~1.3厘米,先端鈍或急尖,下部裂片縮短,上面被毛,下面無毛;孢子葉綠色,具長柄,柄淡棕紅色,有狹翅,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6.5~13厘米,羽狀深裂幾達中軸,羽片14~25對,長圓形或廣線狀披針形,寬1~1.4厘米,先端鈍圓或急尖,下部羽片縮短或成耳狀,葉片兩面均疏被短毛,葉脈顯著聯(lián)結成網狀,有內藏細脈。孢子囊群圓形,直徑約2.5毫米,黃棕色,在中脈兩側各排列成一行,無囊群蓋。

生于高山地帶的石上或樹上。分布青海、甘肅、陜西、四川、云南等地。

以上兩種植物根莖上的鱗片(骨碎補毛)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③石蓮姜槲蕨,又名:近鄰槲蕨。

附生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根莖肉質粗肥,橫走,密生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鱗片,其邊緣有睫毛。葉二型,無毛,營養(yǎng)葉淡棕色,革質,闡卵形,長8~16厘米,寬6~10厘米,羽裂深1/2~2/3;孢子葉柄長8~20厘米,葉片長25~45厘米,寬20~30厘米,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形,羽狀深裂達葉軸;裂片互生,下部一二對略短或不縮短,中部的長12~18厘米,寬1.5~2.5厘米,漸尖頭,邊緣有疏淺缺刻,網狀葉脈明顯。孢子囊群在主脈兩側各排成整齊的一行,靠近主脈,無囊群蓋。

附生山區(qū)樹干或巖石上,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和廣西。

④崖姜

附生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根莖肉質粗厚,橫走,密生棕色長條形有睫毛的鱗片。葉簇生,無柄,光滑,硬革質,長圓狀披針形,中部寬15~25厘米,羽狀深裂,向下部漸狹,中部以上的裂片長10~20厘米,寬約3厘米,全緣,無毛,先端長尾狀漸尖,基部有關節(jié),葉脈明顯,網狀,網眼有分離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群生于靠近側脈的網眼上邊和內藏小脈的交叉點上,近圓形或長圓形,成熟時呈斷線形,無囊群蓋。

附生于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巖石或樹干上。分布廣東、廣西,臺灣和云南。

⑤光亮密網蕨,詳"豬毛蕨"條。

⑥大葉骨碎補,又名:硬骨碎補、華南骨碎補。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狀莖粗壯橫走,連同葉柄基部密生披針形、膜質、棕色鱗片。葉近生,紙質,無毛;葉柄及葉軸棕色;葉片三角形,長寬各約60~90厘米,4回或5回羽狀分裂,頂部漸尖并為羽裂;羽片互生,有柄,基部一對最大,中部以上逐漸變??;小羽片有短柄,連同小羽軸有狹翅;末回裂片斜三角形,常二裂成不等長的尖齒。孢子囊群生于小脈中部稍下的彎弓處,或生于小脈分叉處;囊群蓋盅形。

附生于巖石或樹干上。分布廣東、廣西、臺灣、云南。

⑦海州骨碎補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根莖長而橫走,密生闊披針形的鱗片,邊緣有不規(guī)則細鋸齒。葉遠生,葉柄硬直,長約10厘米;葉片三角狀五邊形,長寬幾相等,約8~14匝米,4回羽狀細裂,基部一對羽片最大,長寬各約5~7廈米;末回裂片長圓形,寬1.5~2毫米,鈍尖,頂部二裂為不等長的粗鈍齒,葉脈單一或交叉,每齒有小脈1條。孢子囊群生于小脈頂端,囊群蓋盅狀,向邊緣開口,成熟時孢子囊突出口外,覆蓋裂片頂部,僅霉出外側的長鈍齒。

附生于石山。分布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和臺灣。

【采集】冬、舂采挖,除去葉片及泥砂,曬干或蒸熟后曬干,用火燎去毛茸。

【藥材】①槲蕨、中華槲蕨及石蓮姜槲蕨的干燥根莖呈扭曲的扁平長條狀,常多分歧,長6~20厘米,直徑0.5~1~2厘米,厚約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細小鱗片,黃棕色至棕色,柔軟如毛;用火燎過則殘留鱗片成棕色至深棕色,兩側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黃白色散在的維管束,成圓圈狀排列。氣無、味淡而微澀。以粗壯扁平為佳。

槲蕨主產于浙江、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此外,貴州、江西、福建等地亦產。中華槲蕨產于陜西、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石蓮姜槲蕨產于四川、云南。

②崖姜的干燥根莖呈圓柱形或扁條狀,粗大,略彎曲而扭曲,不分枝,長7~15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溝紋和皺紋,在溝紋、皺紋及葉基處可見黃棕色細密的鱗片,上面有哭起的圓形葉痕,直徑約1厘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呈紅棕色,有眾多的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凹"形。氣微弱,味微澀。

產于廣東,在遼寧、廣東使用。

③光亮密網蕨的干燥根莖詳"豬毛蕨"條。

④大葉骨碎補的干燥根莖呈扭曲的圓柱形,或略扁,長4~13厘米,直徑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縱溝紋及皺紋,殘留少量黃棕色鱗片。上側有突起的圓形葉基痕。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多數(shù)黃色點狀維管束,排成環(huán)狀,中央有兩個維管束較大,呈新月形。氣微弱,味微澀。

產于廣西、廣東,在遼寧、廣西、廣東使用。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