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草藥 > 正文

積雪草文獻論述

2012-08-30 11:42 醫(yī)學教育網
|

1.《本經》:主大熱,惡瘡,癰疽,浸淫,赤熛,皮膚赤,身熱。

2.《藥性論》:治瘰疬鼠漏,寒熱時節(jié)來往。

3.《唐本草》:搗敷熱腫丹毒。

4.《日華子本草》:以鹽挪貼,消腫毒并風疹疥癬。

5.《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熱,眩暈,怕冷,肢體酸困,飲食無味,男婦童疳,虛勞發(fā)熱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為引。

6.《綱目》:研汁點暴赤眼。

7.《本草求原》:除熱毒,治白濁,浸疳瘡,理小腸氣。

8.《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水和脾。治水瀉及赤白痢。

9.《陸川本草》:解毒,瀉火,利小便。治熱性病,頭痛,身熱,口渴,小便黃赤。

10.《四川中藥志》:祛風散寒。治肺熱咳嗽,消癭瘤,涂癰瘡腫毒,消食積飽脹。

11.《閩東本草》:治暑熱痧氣,腹痛腹脹。

12.《廣東中藥》Ⅱ:清暑熱,去濕熱。治肝腫大,肋膜炎,雙單喉蛾,防治麻疹,并解鉤吻中毒。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