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問】氣滯血瘀的痛經伴惡心嘔吐加用吳茱萸和半夏的原因?
【回答】學員gdchoice,您好!您的問題答復如下:
吳茱萸、半夏的藥性偏溫,更適合血瘀為患。吳茱萸、半夏主要針對惡心嘔吐的癥狀。吳茱萸的功效為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氣滯血瘀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
證候分析:肝郁氣滯,瘀滯沖任,氣血運行不暢,經前經時,氣血下注沖任,胞脈氣血更加壅滯,“不通則痛”,故經行小腹脹痛拒按;肝氣郁滯,故胸脅、乳房脹痛;沖任氣滯血瘀,故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后,胞宮氣血運行稍暢,故腹痛減輕。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也為氣滯血瘀之征。
治療法則: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方藥舉例:膈下逐瘀湯。
若痛經劇烈伴有惡心嘔吐者,酌加吳茱萸、半夏、莪術;若兼小腹脹墜或痛連肛門者,酌加姜黃、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葉、小茴香;挾熱者,口渴,舌紅,脈數(shù),宜酌加梔子、連翹、黃柏。藿香、厚樸偏于外感嘔吐。
祝您學習愉快!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校的支持!
★問題所屬科目: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婦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