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的病理類型都有哪些?
宮頸癌的病理類型都有哪些?相信各位考生對此問題比較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匯總如下:
宮頸癌(即子宮頸癌)在子宮頸唇和頸管部皆可發(fā)生。但好發(fā)于子宮頸外口兩種上皮交接處,后唇較多,頸管次之,前唇又次之。
最初,癌變僅局限于子宮頸粘膜上皮層內,沒有浸潤,稱為原位癌。
當癌侵入粘膜下間質時,稱為浸潤癌。原位癌的子宮頸大致正常,早期浸潤性癌的病變常限于子宮頸某一處,稍隆起,橫徑多在1cm以下,發(fā)紅、發(fā)硬、觸之易出血。若發(fā)生在頸管內,一般不易發(fā)現(xiàn)。
病理改變-目觀
在發(fā)展為浸潤癌前,肉眼觀察無特殊異常,或類似一般宮頸糜爛。隨著浸潤癌的出現(xiàn),宮頸可表現(xiàn)以下四種類型:
1.糜爛型:環(huán)繞宮頸外口表面有粗糙的顆粒狀糜爛區(qū),或有不規(guī)則的潰破面、觸及易出血。
2.外生型:又稱增生型或菜花型。由息肉樣或乳頭狀隆起,繼而發(fā)展向陰道內突出的大小不等的菜花狀贅生物,質脆易出血。
3.內生型:又稱浸潤型。癌組織宮頸深部組織浸潤、宮頸肥大而硬,但表面仍光滑或僅有淺表潰瘍。
4.潰瘍型:不論外生型或內生型進一步發(fā)展后,癌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潰瘍,甚至整個子宮頸為一大空洞所替代,因常有繼發(fā)性感染,故有惡臭的分泌物排出。子宮頸癌尤其是腺癌也可向頸管內生長,使子宮頸成桶狀增大,這也是內生型的一種。
病理改變-鏡查
1.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表現(xiàn)為底層細胞增生,底層細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細胞排列紊亂及細胞核增大、濃染、染色質分布不均等核異質改變。
不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及重度。①輕度不典型增生(間變I級):上皮細胞排列稍紊亂,細胞輕度異型性,異型上皮占據(jù)上皮層的下三分。②中度不典型增生(間變Ⅱ級):上皮細胞排列紊亂,異型性明顯,異型上皮占據(jù)上皮層的下三分。③重度非典型增生(間變Ⅲ級):幾乎全部上皮極性紊亂或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性和原位癌已不易區(qū)別。
2.原位癌:原位癌(CIS)又稱上皮內癌。上皮全層極性消失,細胞顯著異型,核大,深染,染色質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變仍限于上皮層內,未穿透基底膜,無間質浸潤。異型細胞還可沿著宮頸腺腔開口進入移行帶區(qū)的宮頸腺體,致使腺體原有的柱狀細胞為多層異型鱗狀細胞所替代,但腺體基底膜仍保持完整,這種情況稱為宮頸原位癌累及腺體。
3.鏡下早期浸潤癌:鏡下早期浸潤癌在原位癌基礎上,偶然可發(fā)現(xiàn)有癌細胞小團已穿破基底膜,似淚滴狀侵入基底膜附近的間質中,浸潤的深度不超過5mm,寬不超過7mm,也無癌灶互相融合現(xiàn)象,也無侵犯間質內脈管跡象時,臨床上無特征。
4.鱗狀上皮浸潤癌:當癌細胞穿透上皮基底膜,侵犯間質深度超過5mm,稱為鱗狀上皮浸潤癌。在間質內可出現(xiàn)樹枝狀、條索狀,彌漫狀或團塊狀癌巢。
根據(jù)病理切片,癌細胞分化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I級:分化好。癌巢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角化現(xiàn)象,可見明顯的癌珠。②Ⅱ級:中等分化(達宮頸中層細胞的分化程度),癌巢中無明顯角化現(xiàn)象。③Ⅲ級:未分化的小細胞(相當于宮頸底層的未分化細胞)。
5.腺癌:腺癌來源于被覆宮頸管表面和頸管內腺體的柱狀上皮。鏡檢時,可見到腺體結構,甚至腺腔內有乳頭狀突起。腺上皮增生為多層,細胞低矮,異型性明顯,可見核分裂相。如癌細胞充滿腺腔,以致找不到原有腺體結構時,往往很難將腺癌與分化不良的鱗癌區(qū)別。如腺癌與鱗癌并存時稱為宮頸腺、鱗癌。腺、鱗癌惡性程度高,轉移早、預后差。
以上就是“宮頸癌的病理類型都有哪些?”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護士資格考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