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Yishimed66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考試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其他信息
技能全能包

解讀《內經(jīng)》之“汗”

2008-08-28 23:52 來源:
打印
字體:

    [摘要]汗為人體“五液”之一,為心所主,是人體津液代謝的產物。通檢《內經(jīng)》中200處的論汗內容后不難發(fā)現(xiàn),其對人體出汗之源、出汗的機理、汗與五臟、汗與津液、汗與血的關系有深刻揭示?!秲冉?jīng)》從外感性和內傷性兩方面論述了病理汗出,認為出汗是病理過程中的主要體征,可根據(jù)出汗辨疾病順逆和病情發(fā)展。對《內經(jīng)》汗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中醫(yī)基礎理論的發(fā)展和臨床治療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內經(jīng)》 汗/生理學 汗/病理學 五臟汗出

    《內經(jīng)》中載汗有200處,十分詳盡地論述了汗出的生理、病理及汗法的應用等多方面內容。理汗以治病更是中醫(yī)學辨證治療某些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汗法屬于八法之一,是通過疏解腠理、宣通肺衛(wèi),以驅邪外出的治病方法?!秲冉?jīng)》全面性論述了汗法的病因、病位、病機、適應癥等諸多理論,從而為汗法的應用及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如“陽加于陰謂之汗”(《素問。陰陽別論》)是對人體汗產生機理的高度概括:“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三陽經(jīng)絡皆受其病,而未入臟者,故可汗已?!保ā端貑?。熱論》)隱喻了汗法使用時機的雛形原則;而“其在表者,汗而發(fā)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因其輕而揚之”等則是體現(xiàn)了《內經(jīng)》對汗法用藥的指導思想。歷代醫(yī)家繼承和發(fā)展其思想,使理汗以治病的診療思路廣泛用于臨床,這對臨床診療兼有汗出癥狀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內經(jīng)》論汗之生理

    汗與津液、血液同源于水谷,水谷精微是化生氣、血、津液的物質基礎,汗為津液所化,汗與陰陽、臟腑功能、氣血津液的盛衰在生理過程中有著密切關系。

    1.1汗源津液,為水谷所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保ā端貑?。評熱論》)谷氣化為精,精氣勝乃為汗。可見,汗是津液所化生,津液是汗化生的物質基礎,汗是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津液從玄府排出謂之汗,汗出賴衛(wèi)氣的溫煦、充養(yǎng)功能和玄府正常開闔,故《靈樞。本臟》曰:“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也?!币嘤小敖蛞汉驼{,變化而赤是謂血?!保ā鹅`樞。癰疽》)明確了血與汗的生成同源于津液,為“血汗同源”的理論確立奠定了基礎,故有“奪血者無(通毋)汗,奪汗者無(通毋)血”(《靈樞。營衛(wèi)生會》)的告誡和實踐意義。正常的生理情況下,汗液的分泌與人體的不同機能狀態(tài)有關。

    1.2汗出機理

    1.2.1陽氣蒸騰陰液,陰液氣化為汗“陽加于陰謂之汗?!保ā端貑枴j庩杽e論》)原文的本義是指屬陽的脈象出現(xiàn)在屬陰的脈位,但其內在的意義是指人身體陽氣蒸騰了屬陰的津液,則為汗出,這是《內經(jīng)》對人體出汗機理的經(jīng)典性概括。

    1.2.2營衛(wèi)調和,以助汗出津液的充盈和輸布是汗出的物質基礎,而衛(wèi)氣、營氣的協(xié)調運行是汗正常排泄的基本條件。汗出是以陽氣為推動力,通過腠理毛竅而出,而胃氣溫養(yǎng)腠理毛竅使其功能正常?!吧辖归_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靈樞。決氣》)“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也?!保ā鹅`樞。本臟》)兩處原文十分明確地回答了由上焦(肺)所宣發(fā)的衛(wèi)氣,具有控制汗孔開闔,調節(jié)人體出汗的作用。衛(wèi)氣能將水谷所化生的精氣輸布全身,衛(wèi)氣運行旺盛,營氣隨之而行,衛(wèi)行脈外,營行脈內,一陽一陰,表里相從,腠理開闔正常,汗液正常排出。

    1.3生理性出汗

    1.3.1散熱性出汗汗是津液通過陽氣蒸騰氣化從玄府排出的液體,陽氣推動為汗出的動力。若天氣炎熱、穿衣過厚、渴飲熱湯、勞動疾走等,則體內之熱外泄,排汗外出。如《靈樞。五癃津液別論》云:“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睓C體可借汗出以散熱,維持體溫恒定[1].

    1.3.2情志性出汗日常生活中,情緒激動、憤怒緊張、驚恐心亂等亦可出汗?!绑@而奪精,汗出于心”“疾走恐懼,汗出于肝”(《素問。經(jīng)脈別論》)。神志活動平衡亦受五臟生理功能調節(jié),神志活動過極會影響汗的正常排泄。

    2.《內經(jīng)》論汗之病理

    對于病理性出汗,《內經(jīng)》主要從外感病與汗出和內傷病與汗出兩方面來認識。外感病出汗旨在強調六淫中的風邪、暑熱之邪、濕邪等侵襲人體而致的汗出;內傷病出汗、汗少或無汗,多是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過勞、寒邪傷內、燥邪勝于內等病因所致。

    2.1外感病與汗出

    2.1.1風邪襲表,易汗出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常使營衛(wèi)失和,衛(wèi)外不固,玄府不密,腠理開泄而津液外泄。汗出,常見外感病證,有風寒襲表、風熱襲表、營衛(wèi)不和等證型,雖癥狀各異,但都突出了“汗出惡風”這一共同癥狀。這也是《素問。風論》所載因感風而致的18種風證皆有“汗出惡風”癥狀的理由所在。

    2.1.2暑熱內灼,迫津外泄暑熱之邪為陽,其性升散,侵犯人體入氣分,熱重,迫津外泄,汗大出,傷氣。感暑熱之邪,人體腠理開張而有汗出是機體本身為適應外界高溫環(huán)境的一種保護性機能。暑熱邪氣既迫津外泄,又內煎陰液,故使機體陰津耗傷,氣也隨之耗散,即“炅(熱)則腠理開,榮衛(wèi)通,汗大泄,故氣泄矣?!保ā端貑?。舉痛論》)且暑熱之邪致病有明顯的熱象,伴有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尿赤短少、大便秘結等津傷液耗之癥。

    2.1.3濕邪郁久,爍而生汗?jié)駷殛幮?,其性粘滯,易阻滯氣機,濕邪留滯人體,郁久生熱,濕熱邪氣熏蒸人體,人體為濕熱升發(fā)之氣所爍,常汗出。病人常感身熱不暢,既不大汗出,疾病也不因汗而解,病程纏綿,常形容為“如面和油”。痹病之所以“多汗而濡者”“此逢其濕甚也”(《素問。痹論》)。

    2.2內傷病與汗出

    2.2.1過勞傷臟,臟腑汗出此為飲食勞倦、陰陽失調,傷及臟腑,臟腑功能失常導致的機體汗出。如“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行,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保ā端貑?。經(jīng)脈別論》)“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保ā端貑?。臟氣法時論》)“勇而勞甚,損傷精氣,故腎虛汗出。”(《素問。水熱穴論》)“醉飽行房,汗出于脾”(《素問。本病論》)。

    2.2.2寒邪內侵,陽氣失司寒邪凝滯,邪入人體,久傷陽氣,陽氣蒸騰陰液的功能減退,且有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jīng)絡筋脈收縮攣急的過程,使“肌肉堅緊”“上焦不行”“玄府不通,衛(wèi)氣不得泄越”(《素問。調經(jīng)論》),可見惡寒無汗等癥狀?!鹅`樞。刺節(jié)真邪》中將寒邪襲人、腠理緊閉、筋脈經(jīng)絡的攣急過程描述為“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

    2.2.3燥勝于內,津液虧虛燥性干澀,傷津液,陰津虧虛,不能涵養(yǎng)五臟六腑,進而氣血津液化生不足,汗液的化生之淵匱乏。燥邪傷及津液,不能充分滋養(yǎng)毛竅皮毛,亦見口鼻干燥、皮膚干澀、毛發(fā)不榮、小便短赤、大便干結等一派津虧失潤的癥狀。

    3.《內經(jīng)》論五臟汗出

    人體的津液代謝是由多臟腑共同參與的復雜生理過程,汗雖為心液,但出汗與各臟腑活動均有密切關系。汗直接來源于津液,津液的輸布代謝離不開脾的運化、肺的宣降、肝的疏泄、腎的氣化和三焦的通利,且依賴五臟陽氣的推動、控攝和五臟陰液的充足才能使人體進行正常的水(津)液代謝。

    3.1心在液為汗“五臟化液,心為汗?!保ā端貑?。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心主一身之血脈,脈內外的津液相互滲透,互相補充,即“津血同源”。且津液是汗液生成的物質基礎,有著“心—血—津液—汗”的關系鏈?!饵S帝內經(jīng)素問集注》“心主血,汗乃血之液也。”及“心主血,汗者血之余”(《類經(jīng)》)等旨在詮釋“津血同源于心”,從而引申出了“血汗同源”之說。

    3.2肺為司汗之臟[1]肺在汗的排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肺合皮毛而主外,為汗之關;又主營衛(wèi),司汗出道,外而布達肌表“輸精于皮毛”。當肺宣發(fā)衛(wèi)陽之氣后變津為汗,借營衛(wèi)調和之通暢,腠理開闔之適度,汗隨營而行。皮毛者,衛(wèi)氣所行之舍也;血脈者,營氣所藏之舍也。肺有宣發(fā)衛(wèi)氣之功能,衛(wèi)氣固護肌表,制約玄府的開闔。肺主衛(wèi),肺朝百脈,脾散精于肺,肺氣化精為營氣,分布經(jīng)脈,經(jīng)絡血脈再會聚于肺,再通過肺的宣發(fā)并輸于皮毛,因而有肺主營之論。肺主營衛(wèi)早見于《內經(jīng)》,有“藏真高于肺,以行營衛(wèi)陰陽也?!保ā端貑?。平人氣象論》)在生理方面:“營衛(wèi)通,腠理開,汗大泄”(《素問。舉痛論》),提示了出汗與營衛(wèi)通暢與否密切相關。

    3.3脾(胃)為汗之源汗者,津液化生,乃源于水谷之精氣。胃為氣血、津液生化之源,水谷之海。脾化水谷為精微,并將精微物質傳送于全身各臟腑。輸送到各臟腑的精微,則被稱之“臟腑之精”,在臟腑功能的調節(jié)下藏而不瀉,化氣生神,激發(fā)和調控臟腑功能。而精血津液相互化生,津液充盈,滿足了汗出必需的物質源泉。

    3.4肝為汗之調肝藏血,主疏泄,血者水也。津液的輸布代謝有賴于氣機的調暢,而肝的疏泄功能能調暢氣機,使全身臟腑經(jīng)絡之氣的運行暢達有序。氣能行津,氣行則津布,故肝的疏泄作用能促進津液的輸布代謝。肝疏導氣機的功能間接的影響機體津液的正常代謝,與正常的汗出有著密切的關系。

    3.5腎(氣)為汗之化“腎者,水臟,主津液”(《素問。逆調論》)。腎主水主要是指腎有主持和調節(jié)人體水液代謝的作用。津液之成,依賴胃的受納,脾的運化以及小腸主津、大腸主液的作用。津液的輸布,則依賴脾的轉輸、肺的宣降及腎的氣化,而腎陽的氣化作用貫穿始終。腎內寓元陰、元陽,腎的氣化激發(fā)是全身臟腑功能活動的基礎。腎氣充足,各臟腑氣化充足,功能正常;腎氣虧虛,脾肺氣化失常,三焦輸布障礙,水液停聚?!熬?、髓、乳、汗液、津、淚、溺,皆水也,并屬于腎”(《醫(yī)碥》)。勞累遠行傷筋骨,骨乃腎所主,勞累耗傷肺氣,肺氣的生理功能下降,腎氣則升發(fā)津液,以供應汗的分泌。

    4.汗法的臨床應用

    4.1推知病情緩急某種程度上,汗出多少兆示著疾病的輕重緩急。在疾病的發(fā)展、轉歸過程中,汗出多少與機體正氣盛衰密切相關。《素問經(jīng)注節(jié)解》曰:“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多汗身寒”“多汗氣寒者,氣虛自汗也?!蔽WC汗出如“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發(fā)泄,絕汗乃出?!保ā鹅`樞。經(jīng)脈》)汗出如珠如油,量多質粘,狀如雨淋,且伴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者,為正氣衰脫、陰陽離絕之危候。由此可知,觀汗出量之多少可測知病情的輕重緩急[2].

    4.2判斷病證順逆《內經(jīng)》認為,在外感熱病過程中,如果病證由無汗到汗出,往往標志了一個邪正相爭的過程。一般講,都是正復邪卻,病情好轉的佳兆,預后良好,為順證。正如“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素問。評熱病論》)五臟熱病,發(fā)生“熱爭”(邪正相爭)時,“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今日得汗,待時而已(痊愈)?!保ā端貑?。刺熱》)篇亦可見汗出與脈證不相應,或諸癥不減,或他癥又起,表明邪氣亢盛,正氣衰脫,正不勝邪,病情惡化,病勢重篤,或復染他疾,多屬預后不良,為逆證。如認為“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陰陽交,交者死也?!薄昂钩龆m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保ā端貑枴Tu熱病論》)這種將汗出與發(fā)熱、脈象、神志、飲食合參,視汗出進退及前后諸癥的變化以判斷疾病發(fā)展的順逆及預后的方法,至今仍不失為全面辨證的典范。

    4.3使用“汗法”注意事項

    4.3.1辨表里虛實,邪正熟勝[4]汗法治病重在因勢利導,透邪外出。若是純虛無實邪,或腑實里結,熱甚動血,腐血化膿等正氣內虛,汗法自非所宜。若邪實正不虛者,宜分表里,表實者宜散,里實者宜瀉,如“其實者,散而瀉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4.3.2有汗勿再發(fā)汗,過汗當宜止汗邪在表,無汗或汗出不徹,又具可汗之脈癥者,都要嚴格掌握可汗的指征,掌握汗出的尺度,不過汗傷津。無論是風寒或風熱外感,用辛溫、辛涼之發(fā)汗藥物都不能過量?!按蠛埂睘槲鍔Z之一,過汗宜速止汗。

    4.3.3濕熱病慎用汗法汗法適用于外感濕熱,邪尚在衛(wèi)表或肌表,或剛由口鼻走中道,表陽受郁時,以微有汗為度,不宜發(fā)汗太過。濕熱證發(fā)汗的直接目的是要驅逐濕邪郁滯,伸展表陽,解除表郁,調暢氣機,使氣化濕亦化,濕祛熱孤則易消解。

    4.3.4暑閉者禁發(fā)汗夏暑傷人,汗出蒸蒸,耗津傷氣,突然昏倒,四肢厥冷,汗出不止,是陽暑;或見突然昏瞀,腰痛肢麻,汗閉不出,是陰暑。陽暑有汗勿發(fā)汗,而陰暑無汗亦不可發(fā)汗,只能芳香開竅,如痧氣丸等,否則必致暑厥[4].

    5.小結

    《內經(jīng)》對汗的論述精辟,為汗法應用及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歷代醫(yī)家繼承并發(fā)展其觀點,結合臨床實踐,對汗的生理、病理進行了更充分、精確的認識和論述。近代,汗法的研究及運用取得了長遠的發(fā)展。通過對解表劑方藥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深入探索汗法的治療機理,證實了汗法有抗炎解熱、抗病原微生物、鎮(zhèn)靜、鎮(zhèn)痛、祛痰、利尿、調節(jié)免疫力等多方面作用。另外,在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水腫、婦科帶下、外科的多種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t斑、蕁麻疹、濕疹等)的治療中使用汗法也取得了一定臨床療效[4].汗法的綜合、多層次運用是中醫(yī)整體治療觀的體現(xiàn)??傊?,我們有必要繼續(xù)研習經(jīng)典理論,熟知“汗”的生理及病理機制,進而促進中醫(yī)基礎理論的新發(fā)展,提高臨床相關疾病的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徐興國。肺司汗淺析[J].陜西中醫(yī),1994,15(14):192。

    [2]朱方石?!秲冉?jīng)》辨汗探賾[J].浙江中醫(yī)雜志,1990,25(10):462。

    [3]范本德。汗法的特殊運用及注意事項[J].吉林中醫(yī)藥,1994,14(4):18-19。

    [4]張國華。汗法源流探析[J].浙江中醫(yī)雜志,1991,4(11):499-500。

題庫小程序

  • 距2025中醫(yī)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還有?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 輔導課程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備考方案,供你選!
精品題庫
  • 密題庫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密題庫
上千道典型習題
仿真密卷 3
仿真歷年考點題
專業(yè)題目解析
原價:¥199
復購¥159.2
查看詳情
醫(yī)學題庫小程序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學習社區(qū)
  •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