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壅?nbsp; 要] 目的:探討護理臨床教學中引發(fā)護患糾紛的防范對策,增強實習護生防范護理糾紛的能力。方法:調查分析臨床護理教學中引發(fā)護理糾紛的原因。結果:護理人力資源不足,帶教老師及護生法律意識淡漠,護生的不熟練技術操作及與患者溝通的缺乏等是誘發(fā)護理糾紛的重要原因。結論:重視帶教老師的選擇與管理,提高帶教老師和護生的法律意識,加強知識技能培訓,規(guī)范護理記錄,把握溝通技巧等可防范護患糾紛。
?。坳P鍵詞] 護理臨床教學;護患糾紛;對策
護理臨床教學是培養(yǎng)合格護理人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關鍵時期,通過臨床實踐,熟練掌握各種護理操作技術及實施整體護理的方法,將為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臨床護理教學是在一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在此環(huán)境中,臨床教師、護生、患者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均有其權利和職責,但它們之間有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如臨床護理教學需要與患者對護理質量高要求之間的矛盾等。隨著新的《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舉證責任倒置的實施,新型醫(yī)患關系—醫(yī)患互動關系的建立,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經(jīng)濟意識不斷加強,廣大醫(yī)護人員面臨巨大壓力,新形勢下潛在許多的護理糾紛隱患。實習護生業(yè)務技術生疏、缺乏臨床經(jīng)驗、心理素質不成熟,但必須在臨床真實場景中實習,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實習帶教時更容易發(fā)生護理糾紛。
1.護患糾紛產(chǎn)生的原因
1.1 護理人力資源的缺乏 一方面,帶教老師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加大,造成高度緊張和極度疲勞狀態(tài)[1],護生多,帶教老師顧此失彼,稍有疏忽,就會導致護理糾紛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影響帶教老師選拔,部分帶教老師缺乏資格或經(jīng)驗,或缺乏帶教意識,在帶教過程中,潛在護理糾紛隱患。
1.2 帶教老師及護生相關法律知識缺乏
1.2.1 侵權 臨床教學的一些活動涉及侵犯患者的自由權、知情同意權、隱私權、生命健康權、名譽權等權利[2]。如帶教老師讓護生給患者進行有創(chuàng)操作前未取得患者的同意或過分夸大護生的操作技能而操作不順利,或讓護生輪流進行操作練習則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生命健康權;教學查房時帶教老師透露患者的隱私,而護生津津樂道地互為傳說,或長時間暴露患者身體的敏感部位向護生進行實體講解與操作演示則有可能侵犯患者的隱私權;借助于治療需要的名義,限制或剝奪患者的自由,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即是對患者自由權的侵犯。
1.2.2 護理記錄失去法律依據(jù),損害醫(yī)院的合法權利 帶教老師及實習護生缺乏證據(jù)意識,如護理記錄陳述不清、隨意涂改、回顧性記錄、記錄的內容與醫(yī)囑或醫(yī)療記錄不符、護理措施和過程不全面,虛填觀測結果、護理記錄隨意簽名或由實習護生代簽名等,都使護理記錄失去真實性、完整性,一旦出現(xiàn)糾紛,勢必造成舉證困難甚至舉證失敗。
1.2.3 師生法律責任不明確 有的帶教老師不知道護生在執(zhí)業(yè)護士督導下發(fā)生差錯或事故,除本人負責外,帶教老師也要承擔法律責任;護生不明確自己的合法身份,對法律責任不明確,脫離帶教老師的監(jiān)督指導,憑印象或感覺擅自執(zhí)行醫(yī)囑并損害患者的利益,護生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連累了帶教老師。
1.3 護生的護理操作不熟練或違反護理操作規(guī)程 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不熟練,增加患者痛苦;對患者的病情觀察沒有預見性,健康指導時急于求成;對引進的新設備或更新的儀器使用不熟練等都易引發(fā)護理糾紛;若護生違反護理操作規(guī)程,會給患者健康帶來傷害或造成嚴重后果,如:不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給患者打錯針、發(fā)錯藥、輸錯血;應該做皮試的藥物沒有做皮試而直接用于患者;違反血管使用原則,造成刺激性藥物外滲、局部組織壞死;不認真巡視病房,患者的病情變化未及時發(fā)現(xiàn);違反無菌操作原則,造成患者感染等。
1.4 缺乏溝通交流的技巧 帶教老師、護生與患者之間缺乏情感交流,患者對護生的技術水平缺乏信任,無法理解、配合或滿足于臨床教學的需要,護生護理操作的機會減少,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有時,帶教老師事先未告知或未取得患者的同意而讓護生進行操作練習則會引起糾紛的發(fā)生。
2.護理臨床教學中糾紛的防范對策
2.1 重視帶教老師的選拔、培養(yǎng)與管理 帶教老師的選拔要有一定的標準: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主管護師以上職稱,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質,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護理技術、責任心強、能尊重、關心、愛護學生等。帶教老師要求規(guī)范化培養(yǎng):加強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抗風險的能力,保證護患雙方利益。實習帶教中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護理行為,能采取相應措施保障臨床教學活動不影響護理質量,從根源上預防習慣侵權的形成,避免護理糾紛的發(fā)生;學習臨床教學方法,掌握帶教技巧,增強帶教意識。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利用患者實體進行教學講解或操作前,選擇合適的、容易溝通的、支持護理工作的患者,并誠懇地告知患者或家屬護生實習的目的,以取得其理解與配合;帶教老師在讓護生進行護理操作前,對護生的操作能力及患者的一般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分析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評價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應避開患者;護生操作失敗后,帶教老師應向患者表示歉意并由老師接替完成操作,不可過多增加患者的痛苦;帶教過程對護生“放手不放眼”,護生進行操作或查房時教師要在現(xiàn)場并能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做到既對護生實習中的行為負責,也對患者身心健康負責[3];護理學及相關學科新技術、新進展的學習。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大量新設備的引進與新技術、新業(yè)務的開展,對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人員在精通護理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勝任帶教老師的角色,保證護理教學安全,減少護理糾紛的發(fā)生。
2.2 加強實習護生的法律知識教育 吳小玲等[4]對實習護生的調查研究表明:實習護生對實際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認識不足,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應加強對實習護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指導護生依法行護,防范護理糾紛。對護生法律法規(guī)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讓其明確自己的合法身份,使護生明確自己只有在專業(yè)老師的監(jiān)督、指導下才能對患者實施護理;認真履行告知義務,患者同意是醫(yī)療護理行為的必要免責條件,是醫(yī)療護理行為合法性的前提;帶教中貫穿法律知識的講解,使護生能夠在學習知識、技能時注意以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yǎng)依法護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避免護理糾紛的發(fā)生。
2.3 強化知識技能培訓 護生進入臨床實習前,應進行崗前培訓,包括護理技術操作培訓、職業(yè)素質培訓等。護生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嫻熟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力等,才能為患者提供周到、科學、嚴謹?shù)淖o理服務,從而確保護理質量,減少護理糾紛的發(fā)生。
2.4 規(guī)范護理記錄的書寫 應對新形勢下舉證責任倒置,必需規(guī)范護生護理文件的書寫,維持護理文件的法律效力[5]。護理記錄應遵循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合法等原則。護理記錄的內容以護理觀察和具體的護理活動為重點,如針對性記錄患者的自覺癥狀、體征、檢查化驗的陽性結果;記錄護理操作的內容、時間;記錄給予的藥名、劑量、用藥反應;記錄病情變化時采取的醫(yī)療護理措施;記錄向患者宣教和告知的內容;記錄創(chuàng)傷性護理操作時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及簽字等。書寫字跡工整,句子無歧義,出現(xiàn)錯字、錯句時應用藍黑筆在錯處上劃平行雙線,不得掩蓋或去除原字跡。帶教老師對護生的記錄要及時審閱修改并簽字。
2.5 把握溝通交流技巧 加強心理學、倫理學知識學習,提高整體素質,提高帶教老師、護生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在帶教過程中,護生應根據(jù)患者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及與疾病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溝通,構建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颊咝诺眠^,護理操作的機會自然增多,操作技能將隨之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增加,可將護患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參考文獻:
?。?] 張秀云,孫雯敏。論護患糾紛的成因與防范[J]。中國醫(yī)院,2006,10(4):3940.
[2] 劉義蘭,胡德英,王桂蘭,等。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倫理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59360.
?。?] 趙小平。護理臨床教學中醫(yī)療糾紛的防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49951.
?。?] 吳小玲,宋錦平,袁麗,等。實習護生防范護理糾紛的知識掌握情況調查[J]。護理研究,2006,20(3):604605.
?。?] 余春華,李俊英。新形勢下護理面對的法律糾紛和防范措施[J]。中華西醫(yī)學,2005,20(4):81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