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Yishimed66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師資格考試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其他信息
2025年醫(yī)師資格筆試考后在線估分

肩中俞與大杼穴的解剖學結構與安全針刺的深度及角度

2007-08-14 18:00 來源:
打印
字體:

  【關鍵詞】  穴,肩中俞;,穴,大杼;,解剖學;,針刺深度;,針刺方向

  摘要: 目的 探討肩中俞與大杼穴的解剖學結構與針刺深度、角度的關系。方法 經福爾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體46具,男性30具,女性16具,采用鋼針標定法和層次解剖法進行研究。結果 肩中俞向下直刺的解剖結構依次是皮膚、淺筋膜、斜方肌、菱形肌、頸夾肌、豎脊肌、胸膜上膜、胸膜頂;大杼穴向下直刺的解剖結構依次是皮膚、淺筋膜、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鋸肌、頸夾肌、豎脊肌、肋提肌、肋間內膜、肋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險深度:肩中俞為60.60 mm,大杼穴為55.93 mm.結論        肩中俞和大杼穴向下直刺的深度應控制在<42 mm.

  關鍵詞: 穴,肩中俞; 穴,大杼; 解剖學; 針刺深度; 針刺方向

  Safe Depth for Needling “Jianzhongshu” and “Dazhu” Point

  Xie Yongcai, Chen Yue, Wu Binghuang, Zhang Wenguang, Zhang Jiadong 1.Depar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F(xiàn)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anatomic structure and safe needling depth and angle of “Jianzhongshu” and “Dazhu” point.  Methods Fortysix adult corpses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 30 were ma1e and 16 female. Layer anatomy method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natomic structure and suitable needleinsertion depth.  Results The anatomic structures of “Jianzhongshu” for perpendicular insertion downward were skin, superficial fascia, trapezius, rhomboideus, splenius cervicis, erector spinae, suprapleural membrane and cupula of pleura in order.The anatomic structures of “Dazhu” were skin, superficial fascia, trapezius, rhomboideus, upper posterior serratus, splenius cervicis, erector spinae, levator ribs, internal intercostal membrane and costal pleura in order.        The mean dangerous depth for perpendicular insertion downward was 60.60 mm of “Jianzhongshu” and 55.93 mm of “Dazhu”。        Conclusion For safe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pth for perpendicular needling of “Jianzhongshu” and “Dazhu” is within 42 mm in adult.

  KEY WORDS:  point SI15,Jianzhongshu; point BL11,Dazhu; anatomy; needling depth; needing direction

  肩中俞與大杼穴為肩背部的穴位,是針灸應用頻率較高、療效較好的腧穴。由于該穴位置的特殊性,臨床醫(yī)生在操作中若針刺角度及深度控制不當,容易引起針刺意外[13].筆者對肩中俞與大杼穴的針刺安全深度及角度進行解剖學觀測,以期為臨床醫(yī)師及科研人員提供肩中俞與大杼穴安全針刺的層次結構、深度及角度,避免針刺意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46具經福爾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體,男性30具(60側),女性16具(32側),共92側。

  1.2 方法

 ?。?)解剖打開胸腔:先于胸骨角平面切開胸前壁至兩側腋前線附近,用咬骨鉗離斷胸骨和肋骨。沿兩側腋前線縱向打開胸前壁,暴露胸腔,切斷肺根,取出雙肺。(2)定穴及穿刺:根據《經穴部位標準》,肩中俞定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大杼穴定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模擬臨床針灸進針,采用沾染墨汁的小號克氏針于肩中俞及大杼穴處穿刺,直至針頭剛好刺破壁胸膜,并刺染穴位深處各層結構。(3)測量:用血管鉗于皮膚處夾住克氏針拔出,采用分規(guī)、游標卡尺(精確度為0.01 mm)測量穿刺針皮膚至壁胸膜的距離,即該腧穴的危險深度。穿刺角度用量角器(精確度為1 °)測量。(4)層次解剖:逐層解剖并觀察穴區(qū)解剖學結構。層次解剖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外科手術刀、鑷子和手術放大鏡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x±s;應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

  2 結果

  2.1 肩中俞與大杼穴的深度及角度

  在打開胸腔的標本上,于肩中俞、大杼穴處向下直刺,測得穿刺針皮膚至壁胸膜的距離,即肩中俞、大杼穴的危險深度(表1)。男女性數據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男女性針刺引起危險的深度接近。但標準差較大,說明數據離散度較大,即個體之間深度差異大,針刺時要高度注意。表1肩中俞、大杼穴的危險深度(略)

  在通過肩中俞的橫切面上,于肩中俞處逐漸加大穿刺針穿刺方向與矢狀面的角度(向內側夾角為α,向外側夾角為β)進行斜刺。向內下斜刺,當α角>25 °;向外下斜刺,當β角>15 °時,針尖均未刺及壁胸膜。在通過大杼穴的橫切面上,于大杼穴處進行斜刺,向內下斜刺,當α角>15 °;向外下斜刺,當β角>30 °時,針尖均未傷及壁胸膜。

  2.2 肩中俞與大杼穴的層次解剖

  2.2.1  肩中俞處由淺至深依次是:(1)皮膚;(2)淺筋膜:內有第八頸神經后支和第一胸神經后支的皮神經及皮下靜脈;(3)斜方??;(4)菱形??;(5)頸夾?。涸摷⊥饩壟c肩胛提肌交角處有肩胛背動脈和肩胛背神經經過,向下直刺時針體經過其內側;(6)豎脊肌:皮膚至豎脊肌深面的深度為(42.35±7.30)mm;(7)胸膜上膜(又稱Sibson筋膜):為腱性組織膜,從第七頸椎橫突、第一肋頸和第一胸椎體連于胸膜頂之間;(8)胸膜頂:為高出鎖骨內側半上方的壁胸膜,其深面是肺尖。

  2.2.2 大杼穴處由淺至深依次是:(1)皮膚;(2)淺筋膜:內有第一、二胸神經后支的皮神經分布;(3)斜方??;(4)菱形??;該肌深面有肩胛背動脈和肩胛背神經及其分支分布,向下直刺時針體位于其內側;(5)上后鋸肌;(6)頸夾?。唬?)豎脊?。浩つw至豎脊肌深面的深度為(42.05±5.80) mm;(8)肋提??;(9)肋間內膜;(10)壁胸膜:其內為胸膜腔和肺,如針刺穿過壁胸膜,就可刺中肺,引起氣胸。

  3 討論

  3.1 導致針刺意外的結構因素

  針刺肩中俞、大杼穴引起針刺意外的結構因素主要是穴區(qū)深面的胸膜腔、肺,正常胸膜腔呈負壓,當針刺太深刺及胸膜腔、肺,肺內空氣逸出,胸膜腔負壓變成正壓,即為氣胸。氣胸壓迫肺引起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3.2 針刺意外的預防

  為避免發(fā)生針刺意外,首先穴位定位一定要準確,其次要注意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關于肩中俞與大杼穴的針刺方向,經典書籍均認為向內下斜刺較安全。據筆者解剖觀測,肩中俞向內下斜刺,當針體與矢狀面夾角α在<25 °時,深刺有可能傷及壁胸膜、肺,導致氣胸,應引起注意;如α角>25 °,針體經過胸膜頂的后內側,針尖刺及椎弓或黃韌帶可有明顯阻力感;如向外下斜刺,當針體與矢狀面夾角β>15 °時,針體經過胸膜頂的后外側,也較安全。大杼穴向內下斜刺,針體與矢狀面夾角α>15 °或向外下斜刺,針體與矢狀面夾角β>30 °,無引起危險的重要結構,均較安全。如向下直刺,則應嚴格控制進針深度。筆者測得皮膚至豎脊肌深面的深度:肩中俞處為(42.35±7.30)mm,大杼穴處為(42.05±5.80)mm.筆者認為針刺肩中俞、大杼穴以不穿透豎脊肌較為安全,中等身材的成年人,肩中俞和大杼穴向下直刺的深度控制在<42 mm較安全。但要注意個體差異,如果是瘦小之人和小孩,危險深度還要小,針刺時要高度注意。由于研究的材料為經福爾馬林固定的成人尸體,測得結果僅供臨床醫(yī)生參考。

  參考文獻:

  [1] 倫新,榮莉。 針灸意外案例選析[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0:229.

  [2]馬麗,張純娟。 針刺導致氣胸的臨床淺析[J]. 針灸臨床雜志, 1997,13(2):40.

  [3]韓明,李月川,丁強。 針刺治療后并發(fā)氣胸32例臨床分析[J]. 天津中醫(yī), 1999,16(5):2829.

題庫小程序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 輔導課程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6年備考方案,供你選!
精品題庫
  • 密題庫會員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密題庫會員
多維練習模式
仿真模擬實戰(zhàn)
專業(yè)解析+答疑
智能學習工具
原價:¥129-299
復購¥103.2-239.2
查看詳情
醫(yī)學題庫小程序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學習社區(qū)
  •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