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推拿是中醫(yī)臨床外治法,具有簡便、舒適、有效、安全的特性,而如何抗衰老又是我們當今所要探討的問題。那么能否將推拿應用于抗衰老,在此筆者從推拿作用機制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得出推拿確實能應用于抗衰老,當然還有大量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關鍵詞】推拿;抗衰老;作用機制;初探
推拿是中醫(yī)臨床學科中的一門外治法,它是通過醫(yī)者在患者身體上一定部位或特定穴位施用一定手法,從而產生治病效果,具有簡便、舒適、有效、安全的特性。早在《遵生八箋》中就有記載:“人身流暢,皆一氣之所通,氣流則形和,氣塞則形病……按摩導引之術,所以行氣血,利關節(jié),故延年卻病,以按摩導引為先”,說明中國古代就已運用推拿來抗衰老了。在此,筆者想就推拿抗衰老的作用機制進行初步探討如下。
1疏通經絡,運行氣血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當經絡的生理功能發(fā)生障礙,氣血失調,不能正常地營內衛(wèi)外時,則百病乃由此而生。如在患者面部做推拿,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yǎng)[1]。推拿對心率、心律、心功能都有調節(jié)作用。推拿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改善微循環(huán)[2]。推拿使肌肉放松,其血流量要比肌肉緊張時提高10多倍。對健康人右側委中穴進行推拿,發(fā)現推拿后小腿的血流量均呈持續(xù)性增加[2]。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基礎,人體全身的一切組織都需要氣血的供養(yǎng)和調節(jié)才能發(fā)揮它的功能。氣血周流全身運行不息,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進行生理活動,延緩衰老。
2調整臟腑,平衡陰陽
臟腑是化生氣血、通調經絡、主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推拿手法的作用對呼吸、消化等系統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觀察證明,推拿手法對肺的通氣、換氣、肺活量有較大的影響[2]。又如按揉或一指禪推足三里,能對胃液分泌起雙向調和作用[3]。另有試驗提示,推拿對胃腸蠕動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2]。推拿頸項部的橋弓穴,可降低血壓[1],而原發(fā)性高血壓正是導致衰老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祖國醫(yī)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fā)生都是因為陰陽失調所致。推拿能夠根據陰陽的理論,把手法與經絡穴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扶正祛邪,以調人體之陰陽平衡。
3調節(jié)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推拿可以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報道對20名健康者背部膀胱經施用平推手法10min,發(fā)現受試者的白細胞吞噬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淋轉率、補體效價也增高[2]。推拿又能預防感冒等[3]這些均說明推拿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1)推拿通過刺激經絡,直接激發(fā)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2)通過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有利于正氣發(fā)揮其固有的作用;(3)通過調整臟腑功能,使機體處于最佳的身心功能狀態(tài),有利于調動所有的抗病手段和積極因素,一致對抗外邪。
4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老年人由于其組織、器官和功能發(fā)生退變,慢性疾病尤為常見。推拿可調節(jié)肌肉的收縮和舒放,使組織間壓力得以調節(jié),促進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組織灌注量,影響血液流變。在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以及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推拿前后血液流變學的探索后發(fā)現,對于高黏血癥患者進行推拿后,其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從血栓形成的斑塊測定中發(fā)現,其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說明了運用推拿手法能減少腦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縮短缺血性卒中的病程,防止再次發(fā)生卒中,且能預防卒中[2]。另外,推拿對運動系統疾病具有獨特療效,首先推拿能改善肌肉的營養(yǎng)代謝,對肌組織發(fā)生的變性、壞死、結構紊亂等病理改變能發(fā)揮明顯的作用。推拿后,通過神經—體液因素,改變了體內生化過程和酶系統的活動,改善了神經根及其神經纖維的微循環(huán)和微血流從而使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代謝得以改善。推拿療法對分解粘連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具有很好的放松肌肉的作用,因此在臨床正確運用推拿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的作用,真正做到防病治病。
綜上所述,推拿療法能夠通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的功能、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最終達到調和陰陽的作用,從而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健康長壽。這對于目前面臨的老齡化問題是有一定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邵銘熙。實用推拿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8,12.
2夏治平。中國推拿全書。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0,4.
3王華蘭。實用推拿治病法精華。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