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醫(yī)教科技有限公司

蘋果版本:8.7.0

安卓版本:8.7.0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_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熱門資訊,實時推送
Yishimed66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_微信視頻號
官方視頻號
免費直播,訂閱提醒
微信掃碼即可關注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醫(yī)師資格考試指導老師
考試指導老師
備考規(guī)劃,專屬指導
微信掃碼添加老師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wǎng)_官方抖音號
官方抖音號
分享更多醫(yī)考日常
抖音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考試大綱
技能全能包

2004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正常人體解剖學

2005-06-08 00:00 來源:
打印
字體:

  第一單元 緒論要點

  解剖學姿勢,方位術語。

  第二單元 運動系統(tǒng)

  細目一:骨學

  要點:

  1.骨的形態(tài)和構造。

  2.軀干骨的名稱、數(shù)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tài)結構:椎體、椎弓、椎孔、椎管、椎間孔、棘突、橫突孔、關節(jié)突、骶管、骶管裂孔、骶前孔及骶后孔、胸骨角、胸骨頸靜脈切跡、劍突。

  3.上肢骨的名稱、數(shù)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tài)結構:肩胛骨的肩胛岡、肩峰、關節(jié)盂、下角和喙突;肱骨的肱骨頭、肱骨大小結節(jié)、結節(jié)間溝、外科頸、橈神經(jīng)溝、肱骨滑車、外上髁、尺神經(jīng)溝;橈骨的橈骨小頭;尺骨的鷹嘴、滑車切跡。

  4.下肢骨的名稱、數(shù)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態(tài)結構:髖骨的髂骨、恥骨和坐骨、髖臼、髂嵴、坐骨結節(jié)、恥骨結節(jié);股骨的股骨頭、股骨頸、股骨內外側髁 ;腓骨小頭和外踝。

  5.顱骨的名稱、數(shù)目及以下主要的孔道和結構:枕骨大孔、翼點、枕外隆凸、乳突、顴弓、下頜角、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鼻旁竇的名稱、位置、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垂體窩和外耳門。

  6.重要的骨性標志:下頜角、乳突、枕外隆凸、第七頸椎棘突、腰椎棘突、肩腫岡、肩峰、胸骨頸靜脈切跡、鷹嘴、橈骨小頭、髂嵴、坐骨結節(jié)、內踝、外踝、跟骨。

  細目二:骨連結

  要點:

  1.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主要輔助裝置。

  2.脊柱的組成(椎間盤的形態(tài)結構,前縱韌帶、后縱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的位置和椎間關節(jié)):脊柱的生理彎曲和胸廓的組成。

  3.肩、肘、橈腕關節(jié)(腕關節(jié))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方式。

  4.骨盆的組成、髖、膝和距小腿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組成、結構特點和運動方式。

  5.顳下頜關節(jié)(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和運動。

  細目三、肌學

  要點:

  1.肌的起止,作用及肌的輔助裝置。

  2.軀干肌中的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腹肌的層次、名稱;骶棘?。ㄘQ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肋間肌的位置和作用。

  3.頭頸肌中的咬肌、顳肌的位置和作用;胸鎖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上肢肌中的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前臂屈肌群和前臂伸肌群的位置和作用;手肌的分群。

  5.下肢肌中的臀大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大腿后群肌及小腿肌的分群、名稱、位置和作用。

  6.重要的肌性標志: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頭肌及腱、肱三頭肌及腱、臀大肌、股四頭肌及腱、小腿三頭肌及跟腱。

  第三單元 消化系統(tǒng)

  細目一:概述

  要點:

  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一般功能。

  2.消化管的一般構造。

  3.胸腹部的標志線及腹部分區(qū)。

  細目二:消化管

  要點:

  1.口腔分部;牙的形態(tài)結構和牙式,咽峽的組成,腭扁桃體的位置,舌的分部和舌乳頭功能,三對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開口部位。

  2.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交通;咽鼓管咽口、咽隱窩。

  3.食管的形態(tài)、位置、三個狹窄的部位及狹窄部距中切牙的距離。

  4.胃的形態(tài)分部、位置、胃壁的構造。

  5.小腸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腸的分部)及主要形態(tài)結構;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大乳頭。

  6.大腸的形態(tài)特點;大腸的分部和位置;闌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體表投影;直腸的形態(tài)、位置、分部和結構。

  細目三、消化腺

  要點:

  1.肝的分葉、肝臟面的形態(tài)結構、肝的位置及體表投影、肝的主要功能。

  2.膽囊的位置、分部,膽囊底的體表投影,膽囊的主要功能;肝外膽道的組成及開口部位。

  3.胰的分部、位置、胰管開口部位及胰的一般功能。

  4.腹膜壁層、臟層、腹膜腔、腹膜陷凹位置;腹膜與臟器的關系,小網(wǎng)膜、大網(wǎng)膜的位置、組成,腹膜的一般功能。

  第四單元 呼吸系統(tǒng)

  細目一:概述

  要點: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呼吸道的劃分。

  細目二:呼吸道

  要點:

  1.鼻的分部、鼻甲與鼻道、鼻中隔。

  2.鼻旁竇的位置與開口(見顱骨);咽(見消化系統(tǒng))。

  3.喉的位置、喉軟骨、前庭襞、聲襞、前庭裂、聲門裂,喉的分部。

  4.氣管、主支氣管的形態(tài)、位置與結構;左右主支氣管的區(qū)別。

  細目三、肺

  要點:肺的形態(tài)、位置及體表投影。

  細目四:胸膜

  要點:

  1.壁胸膜、臟胸膜及胸膜腔、壁胸膜的分部。

  2.胸膜頂、膈肋竇(肋膈隱窩)的位置及臨床意義。

  3.胸膜的體表投影。

  細目五、縱隔

  要點:縱隔的位置、分部及內容物。

  第五單元 泌尿系統(tǒng)

  細目一:腎

  要點:

  1.腎的形態(tài)、位置、剖面結構。

  2.腎的被膜和固定裝置。

  細目二:輸尿管道

  要點:

  1.輸尿管的位置及狹窄部位。

  2.膀胱形態(tài)結構、位置、膀胱壁的結構,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特點。

  3.女性尿道的特點。

  第六單元 生殖系統(tǒng)

  細目一:男性生殖器

  要點:

  1.男性生殖器的組成。

  2.睪丸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3.附睪的位置、形態(tài)和功能。

  4.輸精管的形態(tài)特點、行程。

  5.射精管的組成和開口部位。

  6.精索的組成。

  7.精囊腺的形態(tài),位置和功能。

  8.前列腺的形態(tài)、位置、構造及功能。

  9.陰莖、陰囊的形態(tài)、構造。

  10.男性尿道的行程、分部、狹窄和彎曲。

  細目二:女性生殖器

  要點:

  1.女性生殖器的組成。

  2.卵巢的位置和形態(tài)。

  3.輸卵管的位置、分部。

  4.子宮的形態(tài)、分部、子宮內腔的形態(tài),子宮的位置及固定裝置,子宮壁的構造。

  5.陰道的形態(tài)、位置、毗鄰。

  6.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態(tài)。

  7.女性乳房的形態(tài)結構。

  第七單元 循環(huán)系統(tǒng)

  細目一:概述

  要點: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和一般功能。

  細目二:心血管系統(tǒng)

  要點:

  1.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的組成及其功能。

  2.心臟的位置、外形、各腔內的結構、心傳導系統(tǒng)、心的血管分布心壁的構造和心包的形態(tài)結構。

  3.肺動脈、肺靜脈的位置。

  4.主動脈升部(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主動脈降部(降主動脈)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其主要分支。

  5.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和鎖骨下動脈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圍,甲狀腺上動脈、面動脈、上頜動脈、腦膜中動脈、顳淺動脈、椎動脈的起始及分布范圍;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的位置和功能。

  6.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和尺動脈的起止、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圍;掌淺弓、掌深弓的組成及分布。

  7.胸主動脈的起止和走行位置;胸主動脈的分支及分布范圍。

  8.腹主動脈、髂總動脈、髂外動脈的起止及走行位置;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腎動脈和髂內動脈的起始及分布范圍;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子宮動脈、睪丸動脈和陰部內動脈的起始及分布范圍。

  9.股動脈、腘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的起始、走行位置及分布范圍。

  10.上腔靜脈、頭臂靜脈的組成;上腔靜脈、頸內靜脈及鎖骨下靜脈的收納范圍;頸外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匯入;奇靜脈的位置、收納范圍和匯人;靜脈角的組成。

  11.下腔靜脈的組成、收納范圍;肝門靜脈的組成、位置、收納范圍及側支循環(huán)途徑;髂內靜脈、髂外靜脈、腎靜脈、大隱靜脈、小隱靜脈的起始、 走行位置及匯入;直腸靜脈叢的組成及回流;腹前壁靜脈的回流。

  細目三:淋巴系統(tǒng)

  要點:

  1.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和一般功能。

  2.9條淋巴干的收納范圍和匯入。

  3.胸導管的起始、走行位置、收納范圍和匯入;右淋巴導管的組成、收納范圍和匯入。

  4.下頜下淋巴結群、頸外側淺淋巴結群、頸外側深淋巴結群、腋淋巴結群和腹股溝淋巴結群的位置、收納范圍及回流;肺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腰淋巴結、髂外淋巴結、髂內淋巴結群的位置、收納范圍及回流。

  5.脾的位置、形態(tài)及主要功能。

  第八單元 內分泌系統(tǒng)

  要點:

  1.內分泌腺的組成和一般功能。

  2.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胸腺、松果體和垂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一般功能。

  第九單元 感覺器

  細目一:概述

  要點:感覺器的組成和一般功能。

  細目二:視器

  要點:

  1.三層眼球壁的名稱、位置、分部、主要形態(tài)結構及一般功能;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的位置及形態(tài)結構。

  2.眼副器中的上、下瞼、結膜和淚器的名稱、位置及分部、眼球外肌的名稱、位置和作用。

  細目三:前庭蝸(位聽)器

  要點:

  1.前庭蝸器的組成和分部。

  2.鼓膜的位置,中耳的位置及三塊聽小骨的名稱及連結,內耳迷路的組成、分部及主要形態(tài)結構。

  第十單元 神經(jīng)系統(tǒng)

  細目一:概述

  要點:

  1.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區(qū)分和基本結構,神經(jīng)元的分類。

  2.反射及反射弧的概念。

  3.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常用術語(灰質、白質、神經(jīng)核、神經(jīng)節(jié)、纖維束和神經(jīng))。

  細目二:脊髓

  要點:

  1.脊髓的位置和外形(頸膨大、腰頸膨大、脊髓圓錐、脊神經(jīng)根、馬尾)。

  2.脊髓灰質的位置及分部,前角、后角、側角細胞的性質。

  3.脊髓白質的分部,薄束、楔束、脊髓丘腦側束、皮質脊髓側束的位置及功能。

  細目三:脊神經(jīng)

  要點:

  1.脊神經(jīng)的數(shù)目、組成、纖維成分,脊神經(jīng)后支的分布,各神經(jīng)叢的組成位置及他們發(fā)出的主要神經(jīng)。

  2.下列脊神經(jīng)的走行、分布:肋間神經(jīng)、尺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橈神經(jīng)、股外經(jīng)、坐骨神經(jīng)、腓總神經(jīng)、腓淺神經(jīng)、腓深神經(jīng)、脛神經(jīng)。

  3.下列脊神經(jīng)的分布:頸叢皮支、膈神經(jīng)、肌皮神經(jīng)、腋神經(jīng)、閉孔神經(jīng)、陰部神經(jīng)。

  細目四:腦

  要點:

  1.腦干的位置、分部;腦干各部的主要形態(tài)結構;主要腦神經(jīng)核(動眼神經(jīng)經(jīng)核、動眼神經(jīng)副核、三叉神經(jīng)運動核、面神經(jīng)核、舌下神經(jīng)核、疑核、迷走神經(jīng)背核、孤束核、三叉神經(jīng)脊束核)的部位及性質、薄束核、楔束核的位置及功能,內側丘系、三叉丘系、錐體交叉的形成。

  2.小腦的位置、主要形態(tài)和功能。

  3.間腦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側丘腦的形態(tài)位置、功能,下丘腦的位置,內、外側膝狀體的位置及一般功能。

  4.端腦大腦半腦的位置、形態(tài)、分葉及主要溝、回,皮質中樞(運動中樞、感覺中樞、視中樞、聽中樞及運動性語高中樞)的位置,內囊的概念、分部及各部通過的傳導束,內囊的臨床意義,尾狀核、豆狀核的位置及分部。

  細目五:腦神經(jīng)

  要點:

  1.腦神經(jīng)的名稱、順序、總的纖維成分及分布范圍。

  2.動眼神經(jīng)、三叉神經(jīng)(三個分支)、舌下神經(jīng)的纖維成分、來源和分布。

  3.面神經(jīng)軀體運動纖維的來源走行和分布。

  4.迷走神經(jīng)的纖維成分和其胸、腹腔的分支和分布。

  5.其他腦神經(jīng)的性質從分布。

  細目六:腦和脊髓的傳導通路

  要點:

  1.軀干四肢意識性本體覺傳導路、軀干四肢和頭面部的淺感覺傳導路、以及視覺傳導路的組成、行徑和功能。

  2.運動傳導路(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的組成、行徑和功能。

  細目七:內臟神經(jīng)

  要點:

  1.內臟運動神經(jīng)的概念、區(qū)分;內臟運動神經(jīng)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交感神經(jīng)的低位中樞部位,周圍部的組成,節(jié)前神經(jīng)元、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神經(jīng)元與節(jié)后纖維的概念,交感神經(jīng)的分布。

  3.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低位中樞部位,周圍部的組成;顱部及骶部副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前纖維的來源、走行和節(jié)后纖維的分布。

  細目八:腦和脊髓的被膜和血管、腦室、腦脊液

  要點:

  1.腦和脊髓被膜的名稱、層次及其形成物的位置和功能。

  2.腦室的名稱、位置,腦脊液的循環(huán)途徑。

  3.大腦動脈環(huán)的位置,組成和功能意義,大腦前、中、后動脈的分布。

題庫小程序

  • 距2025中醫(yī)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還有?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關注考試動態(tài)
發(fā)布考情動態(tài)
考試復習指導
免費1V1咨詢考試條件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 輔導課程
2024中醫(yī)醫(yī)師入學摸底測試解析

張鈺琪老師 2024-02-27 19:25--21:00

回看
2024醫(yī)考報名后如何安排復習時間

張鈺琪老師 2024-01-30 19:25--21:00

回看
2025年備考方案,供你選!
精品題庫
  • 密題庫
  • 題庫小程序
  • 醫(yī)考愛打卡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密題庫
上千道典型習題
仿真密卷 3
仿真歷年考點題
專業(yè)題目解析
原價:¥199
復購¥159.2
查看詳情
醫(yī)學題庫小程序
正保醫(yī)學題庫

· 每日一練 鞏固提升

· 仿真試卷 實戰(zhàn)演練

· 組隊刷題 互相激勵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醫(yī)考愛打卡
醫(yī)考愛打卡

· 每天一個知識點

· 配套精選練習題

· 隨時記錄打卡心情

查看 更多免費題庫
學習社區(qū)
  • 備考交流
  • 微信
  • 視頻號
拒絕盲目備考,加學習群共同進步!
尋找學習搭子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