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途徑|致病機制及防治是公衛(wèi)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可能設計的相關知識,為幫助考生更好的復習,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特整理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途徑|致病機制及防治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Polio virus是脊髓灰質炎的病原體,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受損致弛緩性肢體麻痹多見下肢俗稱小兒麻痹。分3個血清型I、II、III,以I型多見。
傳染源:患者和無癥狀攜帶者。
傳播途徑:糞口途徑。
致病機制:病毒經口進入人體,先在局部淋巴結和腸淋巴結中增殖,90%的人病程到此為止,是隱性感染,癥狀輕微或無癥狀,約5%的感染者病毒釋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然后在全身淋巴組織增值醫(yī)學教|育網整|理,再次釋放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癥,病程到此為止為頓挫感染,患者會會出現(xiàn)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癥狀,1-2%的人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破壞脊髓前角運動細胞等神經組織,引起無菌性腦膜炎或肢體麻痹,以下肢多見,可為暫短性也可為永久性的,個別可因延髓麻痹而死亡。
防治:口服減毒活疫苗。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