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高級職稱考試 > 復習資料 > 正文

2012年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考點講析藥理學抗惡性腫瘤藥

2012-07-25 09:52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2012年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考點講析藥理學·抗惡性腫瘤藥

第十一節(jié) 抗惡性腫瘤藥

( 一 ) 抗惡性腫瘤藥的分類

1 .根據(jù)藥物化學結構和來源分:

(1) 烷化劑:氮芥類、乙烯亞胺類、亞硝脲類、甲烷磺酸酯類等。

(2) 抗代謝物:葉酸、嘧啶、嘌呤類似物等。

(3) 抗腫瘤抗生素:蒽環(huán)類抗生素、絲裂霉素、博來霉素類、放線菌素類等。

(4) 抗腫瘤植物藥:長春堿類、喜樹堿類、紫杉醇類、三尖杉生物堿類、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 雜類:鉑類配合物和酶等。

2 .根據(jù)抗腫瘤作用的生化機制分:

(1) 干擾核酸生物合成的藥物。

(2) 直接影響 DNA 結構與功能的藥物。

(3) 干擾轉錄過程和阻止 RNA 合成的藥物。

(4) 干擾蛋白質合成與功能的藥物。

3 .根據(jù)藥物作用的周期或時相特異性分:

(1) 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 (CCNSA) 如烷化劑、抗腫瘤抗生素及鉑類配合物等。

(2) 細胞周期 ( 時相 ) 特異性藥物 (CCSA) 如抗代謝藥物、長春堿類藥類等。

( 二 ) 腫瘤細胞增殖周期與抗腫瘤藥的關系

腫瘤細胞從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結束的時間稱為細胞周期,歷經(jīng) 4 個時期: DNA 合成前期 (C 期 ) 、 DNA 合成期 (S 期 ) 、 DNA 合成后期 (C 期 ) 和有絲分裂期 (M 期 ) ??鼓[瘤藥通過影響細胞周期的生化事件或細胞周期調控對不同周期或時相的腫瘤細胞產(chǎn)生細胞毒作用并廷緩細胞周期的時相過渡。依據(jù)藥物對各周期或時相腫瘤細胞的敏感性不同,大致將藥物分為兩大類:

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能殺滅處于增殖周期各時相的細胞甚至包括 Co 期細胞的藥物,如直接破壞 DNA 結構以及影響其復制或轉錄功能的藥物 ( 烷化劑、抗腫瘤抗生素及鉑類配合物等 ) 。對惡性腫瘤細胞的作用較強,能迅速殺死腫瘤細胞,其殺傷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在機體能耐受的藥物毒性限度內(nèi),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強。

細胞周期 ( 時相 ) 特異性藥物僅對增殖周期的某些時相敏感而對 Co 期細胞不敏感的藥物,如作用于 S 期的抗代謝藥物和作用于 M 期細胞的長春堿類藥物。對瘤細胞的作用較弱,其殺傷作用呈時間依賴性,需要—定時間才能發(fā)揮作用,達到一定劑量后即使劑量再增加其作用不再增強。

( 三 ) 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的應用原則

1 .從細胞增殖動力學考慮

(1) 招募作用:即設計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和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的序貫應用方法,招募更多 Co 期細胞進入增殖周期,以增加腫瘤細胞殺滅數(shù)量。其策略是:①對增長緩慢 (GF 不高 ) 的實體瘤,可先用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殺滅增殖期及部分 Co 期細胞,使瘤體縮小而招募 Co 期細胞進入增殖周期,繼而用細胞周期特異性的藥物殺滅之;②對增長快 (GB 較高 ) 的腫瘤如急性白血病等,宜先用細胞周期特異性的藥物 ( 作用于 s 期或 M 期藥物 ) ,使大量處于增殖周期的惡性腫瘤細胞被殺滅,以后再用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殺傷其他各時相的細胞,待 Co 期細胞進入細胞周期時,再重復上述療法。

(2) 同步化作用:即先用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將腫瘤細胞阻滯于某時相 ( 如 C 期 ) ,待藥物作用消失后,腫瘤細胞即同步進入下一時相,再用作用于后一時相的藥物。

2 .從藥物作用機制考慮

聯(lián)合應用作用于不同生化環(huán)節(jié)的抗腫瘤藥物,可使療效提高。用兩種藥物同時作用于一個線性代謝過程前后兩種不同靶點的序貫抑制如聯(lián)合應用甲氨蝶呤和巰嘌呤等。

3 .從藥物毒性考慮

(1) 減少毒性的重疊:大多數(shù)抗腫瘤藥物有抑制骨髓作用,而潑尼松和 bleomvcin 等無明顯抑制骨髓作用,將它們與其他藥物合用,以提高療效并減少骨髓的毒性發(fā)生。

(2) 降低藥物的毒性:如用美司鈉可預防環(huán)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用 calciumleucovorim 減輕 methotrexate 的骨髓毒性。

4 .從藥物的抗瘤譜考慮

胃腸道癌選用氟尿嘧啶、環(huán)磷酰胺、絲裂霉素、羥基脲等:鱗癌宜用博來霉素、甲氨蝶呤等;肉瘤選用環(huán)磷酰胺、順鉑、多柔比星等;骨肉瘤以多柔比星及大劑量甲氨蝶呤加救援劑亞葉酸鈣為好等;腦的原發(fā)或轉移瘤首選亞硝脲類,亦可用羥基脲等。

( 四 ) 非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的作用機制

隨著分子水平對腫瘤發(fā)病機制,細胞分化增殖和凋亡控制機制認識的深入,開始了尋找針對腫瘤分子病理過程的關鍵基因和調控分子等為靶點的藥物,這些藥物超越了傳統(tǒng)的直接細胞毒類抗腫瘤藥,有些藥物已臨床應用,有以下幾個類別:

如改變激素平衡失調狀態(tài)的某些激素或其拮抗藥;針對某些與增殖相關受體的單克隆抗體;以細胞信號轉導分子為靶點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法尼基轉移酶抑制劑、 MAPK 信號轉導通路抑制劑和細胞周期調控劑;促進惡性腫瘤細胞向成熟分化的分化誘導劑;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的誘導劑;破壞或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劑;減少癌細胞脫落、黏附和基底膜降解的抗轉移藥;以端粒酶為靶點的抑制劑;針對腫瘤細胞耐藥性的逆轉劑;增強放療和化療療效腫瘤治療增敏劑以及基因治療藥物等。

( 五 ) 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的主要不良反應

其毒性反應可分為近期毒性和遠期毒性兩種。

近期毒性又可分為共有的毒性反應和特有的毒性反應,前者出現(xiàn)較早,大多發(fā)生于增殖迅速的組織,如骨髓、消化道和毛囊等;后者發(fā)生較晚,常常發(fā)生于長期大量用藥后,可累及心腎、肝等重要器官。遠期毒性主要見于長期生存的患者,包括第二原發(fā)惡性腫瘤、不育和致畸。

衛(wèi)生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