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 > 醫(yī)學萬花筒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瑤族醫(yī)藥學帶狀皰疹治療

2015-03-17 09:27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瑤族醫(yī)藥學帶狀皰疹治療:

帶狀皰疹多發(fā)于春秋季,好發(fā)于胸腰部。祖國醫(yī)學稱“纏腰火丹”、“蜘蛛瘡”。使用特產中草藥治療帶狀皰疹是瑤醫(yī)的一大特色,有獨特的療效,幾迕耖g流傳有許多治療帶狀皰疹的驗方,簡要介紹數則如下:

一。涂擦法

⒈雄黃30克,明礬30克,百部30克,五倍子3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5-7天,取浸泡液外涂患處,每日數次。

⒉七葉一枝花50克,大黃50克,研細末,用麻油調成糊狀,敷于患處,每日4至6次。

⒊蜈蚣5條,全蝎10克,冰片1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3至5天,取浸泡液外涂患處,每日數次。

二。內服法

⒈白花蛇舌草30-60克,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紫花地丁、馬齒莧、金鎖匙各15-30克,金果欖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清熱瀉火,解毒利濕。適用于帶狀皰疹,濕熱俱重,癥見皮損鮮紅,皮膚灼痛,口苦口干,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癥。

⒉土茯苓、金銀花、七葉一枝花、木賊各15-30克,夏枯草、青蒿、柴胡、黃芩各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清熱解毒,清解肝經風火。適用于帶狀皰疹肝膽風火型,癥見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小便短少而黃,脈弦數。

⒊桃仁、生地、牛膝、女楨子、枸杞子各15克,紅花、當歸、赤芍、枳殼、玄胡、川楝子、青皮、麥冬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钛,行氣止痛,滋養(yǎng)陰血,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之癥。

⒋大青葉、大田基黃、車前草、金錢草、葫蘆茶各15-30克,山梔子10-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清除肝膽濕熱。適用于帶狀皰疹癥見皮疹色較淡,瘡壁松弛,疼痛不甚,口不渴或渴不欲飲,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癥。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