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 > 醫(yī)學萬花筒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科學對抗流感

2014-12-25 13:34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科學對抗流感

1.一般對癥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進食后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癥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2.治療原則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要堅持預防隔離與藥物治療并重、対因治療與對癥治療并重的原則。基本原則包括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加強支持治療,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以及合理應用對癥治療藥物等。

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在發(fā)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盡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雖然有資料表明發(fā)病48小時后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數(shù)研究證明早期治療療效更為肯定。

(1)應用指征

1)推薦使用①凡實驗室病原學確認或高度懷疑流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且有發(fā)生并發(fā)癥高危因素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tài)以及流感病情嚴重程度,都應當在發(fā)病48小時內給予治療。②實驗室確認或高度懷疑流感以及需要住院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tài),如果發(fā)病48小時后標本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亦推薦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2)考慮使用①臨床懷疑流感存在并發(fā)癥高危因素、發(fā)病>48小時病情沒有改善和48小時后標本檢測陽性的成人和兒童流感門診患者。②臨床高度懷疑或實驗室確認流感、沒有并發(fā)癥危險因素、發(fā)病48小時的患者也可以從抗病毒治療獲益,但其安全性和療效尚無前瞻性研究評價。

(2)具體藥物

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作用機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細胞釋放和入侵鄰近細胞,減少病毒在體內的復制,對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在我國上市的有兩個品種,即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大量臨床研究顯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治療能有效緩解流感患者的癥狀,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并有可能降低某些人群的病死率,特別是在發(fā)病48小時內早期使用。

奧司他韋為口服劑型,批準用于>1歲兒童和成人,5歲(英國)或7歲(美國)兒童和成人,對照研究證明它與奧司他韋療效沒有差別。偶可引起支氣管痙攣和過敏反應,對有哮喘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要慎重,其他不良反應較少。

2)M2離子通道阻滯劑阻斷流感病毒M2蛋白的離子通道,從而抑制病毒復制,但僅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兩個品種。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有神經質、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和輕度頭痛等,多見于金剛烷胺;胃腸道反應有惡心、嘔吐,大多比較輕微,停藥后可迅速消失。此兩種藥物易發(fā)生耐藥3)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療程相同。在緊急情況下,對于大于3個月嬰兒可以使用奧司他韋。即使時間超過48小時,也應進行抗病毒治療。

(3)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

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yǎng),給易于消化的飲食。主要補充維生素,進食后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密切觀察、監(jiān)測并預防治療并發(fā)癥。

(4)合理應用有關藥物

流感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對于流感病毒的治療,抗生素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在沒有合并細菌感染跡象的情況下不得使用抗生素,否則易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藥菌的產生。存在繼發(fā)細菌感染時及時使用抗生素。由于發(fā)熱是流感突出的癥狀,解熱劑阿司匹林的應用又可招致瑞氏綜合征的發(fā)生,所以在處理流感患者發(fā)熱時易選用物理降溫,盡量避免大劑量阿司匹林的應用。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