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損傷的臨床表現有什么?為了幫助各位外科主治醫(yī)師考生復習掌握,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肝臟外傷患者一般有明確的右側胸腹部外傷史,有口渴、惡心、嘔吐。主要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腹膜炎。個別肝臟外傷患者發(fā)生腹內大出血,還可以出現腹脹等表現。由于致傷原因的不同,肝外傷的臨床表現也不一致。
肝包膜下血腫或肝實質內小血腫,臨床上主要現為肝區(qū)鈍痛,查體可見肝大或上腹部包塊。若血腫與膽道相通,則表現為膽道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長期反復出血可導致慢性進行性貧血。若血腫內出血持續(xù)增加,肝包膜張力過大,在外力作用下突然破裂,發(fā)生急性失血性休克。因此對于包膜下血腫患者行非手術治療時,必須注意延遲出血的可能。若血腫繼發(fā)感染,可出現寒戰(zhàn)、高熱、肝區(qū)疼痛等肝膿腫的征象。
肝臟淺表裂傷時,由于出血量少、膽汁外滲不多,且在短時間內出血多能自行停止,一般僅有右上腹疼痛,很少出現休克及腹膜炎。
中央型肝破裂或開放性肝損傷肝組織碎裂程度廣泛,一般都累及較大的血管及膽管。腹腔內出血、膽汁外滲多,肝臟外傷患者常出現急性休克癥狀及腹膜刺激癥狀。表現為腹部疼痛,顏面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腹部壓痛明顯,腹肌緊張。隨著出血的增加,上述癥狀進一步加重。
肝臟嚴重碎裂傷或合并肝門附近大血管破裂時,如門靜脈、下腔靜脈等,可發(fā)生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大血管損傷可導致大量動力性失血而引起致命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往往死于救治過程中,喪失手術治療的機會。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各位外科主治醫(yī)師考生有所幫助,更多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