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術語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傷寒論》中的“自愈”

2009-12-16 11:27 醫(yī)學教育網
|

  自然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生物體具有自我修復的本能。“一陰一陽之謂道”,中醫(yī)認為,“陰平陽秘”是人體的健康狀態(tài),陰陽失和是人體患病的根本原因。中醫(yī)治病的要點在于協(xié)調或調動人體的自愈本能,治病的過程就是調和陰陽的過程,即“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如《傷寒論》第58條所說:“凡病,若發(fā)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陰陽自和”是“必自愈”的內在動力,是人體經過漫長進化所具有的自愈功能。

  我們要重視機體的這種自愈功能,不要隨意干擾和破壞機體自身的修復機制和調節(jié)機制。如第59條云:“大下之后,復發(fā)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這個“勿治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正是張仲景重視和依靠自愈功能學術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這一思想還見于第49條,因誤下導致里虛,出現(xiàn)尺中脈微,告誡“不可發(fā)汗”、“須表里實,津液自和,必自汗出,愈”;第367條“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這兩條“不可發(fā)汗”、“不可治嘔”同樣包涵“勿治之”之意,“須表里實”、“膿盡自愈”正是給自愈功能以充分施展的時機。假如不顧機體的自身修復能力,誤發(fā)虛人之汗或誤止內癰之嘔,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必然導致變證叢生,造成不良后果。

  對機體的自愈功能不是要消極等待,而是要因勢利導,推進其進程。如《傷寒論》第71條:“太陽病,發(fā)汗后,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第398條:“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者,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如上兩條中“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損谷”等措施又蘊含了加強病后護理,進行善后的學術觀點。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