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坐骨神經痛是指組成坐骨神經的神經根(腰4~骶3)神經叢或神經干本身受多種疾病影響,引起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qū)疼痛的一種疾病。
【病因病理】
一、西醫(yī)的病因病理
坐骨神經痛大多繼發(fā)于臨近組織的病變,根據(jù)解剖部位不同一般可分為根性和干性兩種坐骨神經痛。常見病因有外傷、坐骨神經炎、梨狀肌損傷、腰椎間盤突出、椎脊狹窄性腫瘤結核等。
二、中醫(yī)的病因病理
中醫(yī)認為本病發(fā)生是由于腠理不密,風、寒、濕之邪侵襲,邪留經絡,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氣血凝滯,阻塞經絡,終至腰腿疼痛。
【臨床表現(xiàn)】
坐骨神經痛以單側為多,病側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開始,向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散,顯“針刺”、“刀割”、“觸電”樣持續(xù)或間隔性疼痛。彎腰、咳嗽、打噴嚏、大便時均可加重,坐骨神經痛點均陽性。
【中醫(yī)辨證】
1.風寒濕邪,侵襲經絡病癥多見于一側下肢疼痛,由臀部向大腿后側、小腿外側等放散,活動受涼后加重,承持續(xù)性鈍痛,并有發(fā)作性加劇。疼痛可為燒灼和刀割樣,常在夜間加重,舌苔薄白,脈弦緊。
2.寒濕侵襲,肝腎兩虛除疼痛外伴麻木、小腿發(fā)涼、畏寒喜溫、舌質淡舌苔白、脈沉或沉細。合并氣滯血淤者,屈伸不利,痛點固定不穩(wěn),觸壓更劇,舌質紫暗,脈多隱澀。
【按摩治療】
讓患者俯臥位,施術者用雙手掌沿患者腰骶、臀部、大腿后側直至腳跟進行推動約15次,從上而下沿此路線揉5~8分鐘。然后點壓腎俞、命門、八髎、承扶、殷門、承山、昆侖等穴。接著讓患者側臥,從京門穴沿足少陽膽經路線向下揉,直至懸鐘,以環(huán)跳穴為主,揉3~5分鐘。然后一手扶住患者髂嵴,一手拿住患者腳部,讓患者屈膝髖,而后用力猛蹬3次,使患肢關節(jié)滑利。然后再推撫2~3次。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最后讓患者仰臥位,從胯關節(jié)往下推至足背5~7次,再用雙手掌夾住患肢內外兩側對搓2~3次。然后術者一手拇指按居髎,中指按環(huán)跳,另一手持患者足部,讓患者直腿慢慢抬高,以能忍受為度,然后屈胯,向后猛蹬3次。再點揉足三里、解溪等穴,治療結束。每日1次,每10日為一療程。
【預防與護理】
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病因是腰椎間盤脫出壓迫引起神經傳導功能障礙,故應盡量避免腰椎間盤病變,控制體內炎癥,減少寒冷、潮濕誘因,注意休息、飲食,正確治療用藥,堅持按摩。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