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Dà Chá Gēn
【別名】大洋藤、玉葉金花(《廣西藥植名錄》),膠鳥藤(《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火燒藤(廣西醫(yī)學院《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嚙狀玉葉金花的莖葉。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莖皮紅褐色;小枝四方形,具托葉環(huán)。葉對生,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闊楔形,全緣;葉柄長約1厘米;具托葉,膜質(zhì)?;轫斏杷蓚惴繝罹蹅慊ㄐ颍惠?裂,其中1片常擴大成為倒卵圓形的葉片狀,白色,具柄,長7~8厘米,寬5~6厘米;花冠漏斗狀,黃色,外面被絲狀毛,裂片5,短尖;雄蕊5,花盤肉質(zhì);子房下位,2室,每室具多數(shù)胚珠。漿果橢圓形,有柄長約1厘米,紅褐色?;ㄆ?~4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于土山坡、山谷、河邊灌木叢和疏林中。分布云南、廣西、廣東、臺灣等地。
【性味】廣西醫(yī)學院《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味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①《廣西藥植名錄》:清熱,消炎,解熱毒。治疥瘡,熱積。
?、趶V西醫(yī)學院《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治燒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o.5~1兩(鮮用)。外用:搗汁涂或煎水洗。
用參附則喜,用攻劑則懼;服參附而死,則委之命,服攻伐而死,則咎在醫(yī),使醫(yī)者不敢對癥用藥。更有制藥不如法,煎藥不合度,服藥非其時,更或飲食起居,寒暖勞逸,喜怒語言,不時不節(jié),難以枚舉。小病無害,若大病則有一不合,皆足以傷生。然則為病家者當何如?在謹擇名醫(yī)而信任之。如人君之用宰相,擇賢相而專任之,其理一也。然則擇賢之法若何?曰:必擇其人品端方,心術(shù)純正,又復詢其學有根柢,術(shù)有淵源,歷考所治,果能十全八九,而后延請施治。然醫(yī)各有所長,或今所患非其所長,則又有誤。必細聽其所論,切中病情,和平正大;又用藥必能覆蓋,然后托之。所謂覆蓋者,其立方之時,先論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藥之后如何效驗;或云必得幾劑而后有效,其言無一不驗,此所謂覆蓋也。如此試醫(yī),思過半矣。若其人本無足取,而其說又怪僻不經(jīng),或游移恍惚;用藥之后,與其所言全不相應,則即當另覓名家,不得以性命輕試。此則擇醫(yī)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