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出處】《河北中藥手冊》
【拼音名】 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別名】花唐松草、馬尾黃連、腎葉唐松草(《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凈泥土,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毛。莖高20~50厘米,分枝。3~4回3出復(fù)葉;小葉倒卵形、近圓形或菱形,長3~12毫米,寬2~25毫米,3淺裂至3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緣,脈平或微隆起;上面綠色,下面微帶粉白色,有短柄。復(fù)單歧聚傘花序傘房狀;花梗長0.5~2.8厘米;花直徑1~2厘米;萼片4,白色,卵形,長3~5毫米,早落;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長5~12毫米,花絲倒披針形,比花藥寬;心皮4~13,花柱短,柱頭狹橢圓形。瘦果卵形,長4~6毫米,縱肋明顯,宿存花柱直,長約1毫米。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和林緣草地中,分布四川、青海、甘肅、陜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和東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含少量小檗堿。
【性味】《河北中藥手冊》:“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赤白痢疾,癰腫瘡癤,浸淫瘡。
①《河北中藥手冊》:“治滲出性皮炎。”
②《寧夏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附方】
?、僦渭t白痢疾:馬尾黃連三錢,馬齒莧五錢。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谥伟b腫瘡癤:馬尾黃連三錢,蒲公英一兩。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壑螡B出性皮炎(浸淫瘡):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適量,撒布患處;或與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處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調(diào)敷。(《河北中藥手冊》)
【摘錄】《*辭典》
瓣蕊唐松草 《中華本草》【出處】出自《河北中藥植???/p>
【拼音名】 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英文名】 Root of Petalformed Meadowrue
【別名】唐松草、馬尾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T.Petaloideum L.var.latifoliolatum Kita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土,切段,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瓣蕊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無毛。莖直立,上部分枝。葉互生;葉柄長達10cm,基都有鞘;葉為三至四回三出復(fù)葉或羽狀復(fù)葉;小葉草質(zhì),倒卵形、菱形或腎壯圓形,長3-12mm,寬2-15mm,先端鈍,基部圓楔形或楔形,3淺裂或3深裂,裂片全緣,網(wǎng)脈不明顯;小葉柄長5-7mm.復(fù)單歧聚傘花序傘房狀;花兩性,花梗長0.5-3cm;萼片4,花瓣狀,卵形,長3-5mm,白色,早落;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5-12mm,花絲上部比花藥寬,基部狹窄,花藥狹長圓形,長0.7-1.5mm,先端鈍;心皮4-13,無柄,花柱短,柱頭生于腹面。瘦果卵形,長4-6mm,有8條縱助,無柄,宿存花柱長約1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安徽、河南、四川。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莖極短。須根較稀疏,長3-5cm,直徑1-1.2mm;表面褐色,具數(shù)條細縱棱;質(zhì)脆,易折斷。
氣微,味稍甜,嚼之粘牙。
2.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多角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層狹窄,細胞壁非木化增厚;內(nèi)皮層明顯,母細胞切向分隔成5-10個子細胞。中柱鞘細胞壁常破碎。初生木質(zhì)部三原型;木質(zhì)部束間及中央無纖維束。
【化學(xué)成份】根莖含小檗堿(berberine),隱品堿(crytoPine),藥根堿(jatrorrihiz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歸肝;胃;大腸經(jīng)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