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出處】始載于《四川峨眉山藥植志》。
【拼音名】Shǔ Shé Cǎo
【別名】肥豬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隆脈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lomatogramma Hand.- Maz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草本,高15-30cm,帶紫紅色。根狀莖匍匐。莖多分枝,有棱,近方形。單葉對生,大小不等;葉柄長0.5-2.5cm;托葉三角形,長約2mm;葉片生于莖的頂端,薄革質(zhì),橢圓形、卵形或披針形,長1.5-4cm,寬1-2cm,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鋸齒具銳尖頭,兩面無毛,上面淡綠色,下面紫紅色,基出脈3條,其側(cè)生的2條消失于中部,在上面顯著隆起,側(cè)脈不明顯,鐘乳體條形,在葉下面近葉緣處較明顯。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聚傘狀,具長總梗,與葉近等長;雌花序近頭狀,具短總梗;雄花近無梗,直徑約2mm,花被片4, 合生至中部,倒卵形,先端驟尖,常稍外卷,雄蕊4,退化雌蕊小,圓錐狀;雌花小,長約0.5mm,花被片3,不等大,子房偏斜。瘦果寬卵形,偏斜,成熟時被點狀突起。花期4-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解毒斂瘡。主治跌打損傷;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于陰寒腹痛,燒燙傷。
【摘錄】《中華本草》
天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