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中藥詞典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海豘魚

2011-01-11 09:3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 Hǎi Tún Yú

  【別名】海狶(《臨海異物志》)。

  【來源】為海豚科動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

  【原形態(tài)】海豚(《綱目》)

  體長2~2.4米,肥滿呈圓錐形。頭部較小,吻長而突出,如喙狀,嘴與額交界處有V字形溝線相隔。上下頜各有齒94~100枚,齒末端尖銳,稍向后曲。耳孔極小。鼻孔1個,生于頭頂部,邊緣有瓣狀膜,能自動開合。眼小,有黑圈。背部中央有脊鰭,前肢鰭狀,形尖而狹;無后吱。尾部末端左右平展成2尾葉,成半月形鰭狀。頭部和軀體背面及兩側呈蒼黑色,腹部白色。

  【生境分布】群棲于海中,性很活潑。我國東海、南海一帶均有。

  【化學成份】肉占全身重量的38%,它含水分73%,蛋白質(zhì)23.5%,脂肪1.5%,灰分1.8%.肉中的肌紅蛋白的N端氨基酸為甘氨酸。按含鐵率計算分子量為185560.

  脂肪因身體部位不同,所得油脂的性質(zhì)及組成也不相同。油脂的特點在于含異戊酸,它和其它脂肪酸組成混合甘油酯,而三異戊酸甘油酯則不存在。其總脂肪酸組成如下:飽和脂酸-異戊酸:皮下脂肪3.2,頭部脂肪13.9;月桂酸:皮下脂肪1.0,頭部脂肪2.4;肉豆蔻酸:皮下脂肪7.2,頭部脂肪12.5;棕櫚酸:皮下脂肪8.6,頭部脂肪11.6;硬脂酸:皮下脂肪0.8,頭部脂肪0.4.不飽和脂酸-十四碳烯酸:皮下脂肪4.7,頭部脂肪2.7;十六碳烯酸:皮下脂肪25.9,頭部脂肪25.4;C18酸群:皮下脂肪24.1,頭部脂肪15.8;C20酸群:皮下脂肪18.6,頭部脂肪12.7;C22酸群:皮下脂肪5.9,頭部脂肪2.6.

  皮下脂肪,含高級醇2~3%,與脂肪酸化合成酯。

  無論老幼海豚,其皮下脂肪中的維生素A含率都足與鱈魚肝油相匹敵。

  【性味】《本草拾遺》:“味咸,無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遺》:“肉,主瘴瘧,作脯食之,皮中脂,摩惡瘡、疥癬、痔瘺。”

  【摘錄】《*辭典》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