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1.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及停飲等水濕證。茯苓利水而不傷正氣,藥性平和,為利水滲濕要藥。凡水濕、停飲均適用。常與豬苓、澤瀉同用以加強利水滲濕作用,并隨濕熱、寒濕等不同性質,配伍有關藥物。如濕熱配車前子、木通;寒濕配附子、干姜等。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故脾虛停濕者用之,有標本兼顧之效,停飲所致的頭眩、心悸、咳嗽,亦持為要藥。本品與白術同用,其健脾利濕之功益彰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五苓散、苓桂術甘湯均有茯苓、白術配伍。
2.健脾止瀉,用于脾虛證。茯苓能健脾,脾虛體倦、食少便溏者,每與黨參、白術、甘草等補脾藥同用,即四君子湯。
3.寧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心脾二虛,氣血不足的心神不寧,多與黃芪、當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若水氣凌心之心悸,多與桂枝、白術、生姜同用,如茯苓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