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膳正要》
為豆科植物兒茶的去皮枝、干的煎膏。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等地。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膏,濃縮,干燥。打碎生用。
【性能】苦、澀,涼。歸心、肺經(jīng)。
【功效】活血療傷,止血生肌,收濕斂瘡,清肺化痰。
【應用】
1.跌打傷痛、出血。本品性澀,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收斂止血,可用于多種內(nèi)外傷出血病證。治外傷出血,可與血竭、降香、白及、龍骨等同用,如止血散(《實用正骨學》);治內(nèi)傷出血,如吐血、便血、崩漏等,既可單用內(nèi)服,又可配大黃、虎杖等同用。
2.瘡瘍,濕瘡,牙疳,下疳,痔瘡。本品苦燥性涼,能解毒收濕,斂瘡生肌,故外用可治療多種外科瘡瘍痔瘡等病證。治諸瘡潰爛,久不收口,可與乳香、沒藥、冰片、血竭、龍骨等同用,研末外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腐盡生肌散(《醫(yī)宗金鑒》);治皮膚濕瘡,配龍骨、輕粉等;治口瘡,可配硼砂等份為末,外搽患處;治下疳陰瘡,單用研末,或配珍珠、冰片,研末外敷;治痔瘡腫痛,以本品為末,配少許麝香,調(diào)敷患處。
3.肺熱咳嗽。本品性涼苦降,內(nèi)服能清肺化痰,可治療肺熱咳嗽有痰,配伍桑葉、硼砂、蘇子等,如安肺寧嗽丸(《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用法用量】內(nèi)服:1—3g,多入丸、散;入煎劑可適當加量,宜布包。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古籍摘要】
1.《飲食膳要》:“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
2.《本草綱目》:“清膈上熱,化痰生津,涂金瘡,一切諸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