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肛門直腸周圍發(fā)生的急慢性化膿性病變,稱為肛門周圍癰疽。本病中醫(yī)文獻又有便癰、臟毒、肛門癰、肛內(nèi)癰、盤肛癰、懸癰、坐馬癰,跨馬癰等名稱。由于發(fā)病部位深淺不同,一般稱淺者為癰,深者為疽,統(tǒng)稱為肛門周圍癰疽。相當(dāng)于西醫(yī)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1、不分男女老幼,均可發(fā)生本病。以20~50歲青壯年發(fā)病最多,男多于女。
2、發(fā)病前往往有內(nèi)痔、肛裂,或肺結(jié)核、麻疹等病史。
3、本病主要表現(xiàn)為肛門周圍疼痛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膿腫不易消退,潰后每多成為肛瘺。
(1)肛門周圍皮下膿腫:發(fā)生于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局部紅腫熱痛,膿成則按之波動感,而全身癥狀不明顯。
?。?)坐骨直腸窩膿腫:位于肛門與坐骨結(jié)節(jié)之間。初期只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伴有發(fā)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隨后局部癥狀加重,肛門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時疼痛加劇,甚則坐臥不安。肛門指診,患側(cè)豐滿,有明顯壓痛和波動感。
?。?)骨盆直腸間隙膿腫: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隱。
局部癥狀不明顯,有時僅有直腸下墜感,但全身癥狀明顯。肛門指診,可觸到患側(cè)直腸壁處有浸潤變硬,壓痛、隆起及皮動感。
?。?)直腸后間隙膿腫:癥狀與骨盆間隙膿腫相同,直腸內(nèi)有明顯的墜脹感,骶尾部可產(chǎn)生鈍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與肛門之間有明顯深部壓痛。肛門指診,直腸后方腸壁處有觸痛、隆起和波動感。
本病總由濕熱下注所致。錛病位有深淺,證候分虛實。一般位深者,全身癥狀重而局部癥狀較輕;位淺者,局部癥狀較明顯而全身癥狀較輕。實證多因過食醇酒厚味,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濕熱不化而成;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成膿較快,潰后膿出黃濁稠厚臭穢。虛證多因肺、脾、腎三陰虧損,濕辨證論治毒乘虛下注所致;局部漫腫平塌,皮膚暗紅或不紅,疼痛較輕,成膿較慢,潰后膿出清淡不臭。治療以清熱化濕解毒為基本原則。
濕熱毒盛證[證見]局部紅腫熱痛,成膿較快,坐臥不安,受壓、咳嗽時加重;潰后膿液黃濁稠厚而帶糞臭味,潰口呈凸形,常伴有全身不適,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活血祛瘀。
[方藥]
1、主方:三妙散(朱震亨《丹溪心法》)合涼血地黃湯(祁坤《外科大成》)加減處方:蒼術(shù)6克,黃柏6克,川牛膝9克,生地黃12克,當(dāng)歸尾9克,赤芍9克,連翹9克,金銀花9克,黃芩9克,槐角9克,地榆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生大黃9克(后下)、枳實9克、瓜蔞仁12克(打碎)。溲赤者,加車前草15克,澤瀉9克。膿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黃芪15克。
2、中成藥
(1)三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連翹敗毒丸,每次10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痔瘡?fù)?,每?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1)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方1(房學(xué)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黃連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生地黃12克,龍膽草6克,澤瀉12克,柴胡15克,車前子15克(包煎),生甘草6克蛔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合汁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劑。
(2)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方3(房學(xué)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半邊蓮30克,生黃芪30克、皂角刺6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服1劑。適用于肛周膿腫潰后。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方4(房學(xué)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蒼術(shù)10克,苦參15克,川芎10克,丹參1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1劑,熏洗2~3次。適用于肛周膿腫早期。
陰虛濕阻證[證見]局部漫腫平塌,皮色暗紅或不紅,疼痛較輕,成膿較慢,潰后膿液清淡不臭,潰口晦暗凹陷,有低熱或午后潮熱,食欲不振,消瘦倦怠。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xì)無力。若兼見肺虛,可見咳嗽咯血,骨蒸盜汗;脾虛則神疲納呆,大便溏??;腎虛則腰膝酸軟,耳鳴不寐。
[治法]滋陰除濕,兼清虛熱。
[方藥]
1、主方:滋陰除濕湯(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處方:當(dāng)歸9克,白芍9克,熟地黃12克,知母9克,黃柏9克,象貝母9克,澤瀉克,地骨皮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肺虛者,加百部12克、白及9克、阿膠9克(烊化)。脾虛者,加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shù)9克、山藥15克,去知母。腎虛者,配服六味地黃丸。潰后氣血雙虛者,宜且十全大補丸、人參養(yǎng)榮丸調(diào)治。
2、中成藥
(1)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百合固金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丸(9克),每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下。適用于肺虛者。
(3)六味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適用于腎虛者。
?。?)十全大補丸,每次9克,每日2次,飯前溫開水送服。適用于潰后氣血兩虛者。
(5)人參養(yǎng)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1)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方2(房學(xué)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青蒿15克,鱉甲15克,梔子10克,丹皮10克,蒼術(shù)10克,黃柏1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合汁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劑。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方3(房學(xué)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見濕熱毒盛證單方驗方(2)。適用于肛周膿腫潰后。
外治法1、初起實證用玉露散、雙柏散或如意金黃散外敷;虛證用沖和膏外敷。
2、膿成宜切開引流。應(yīng)根據(jù)癰疽的部位、深淺和病情緩急來選擇手術(shù)方法。一般應(yīng)作放射狀切口。
3、潰后宜用九一丹,或用生肌玉紅膏紗條祛腐,待創(chuàng)面潔凈后,改用生肌散或皮粘散撒布。
4、手術(shù)(1)一次切開法:適用于淺部癰疽。以最隆起波動明顯處為中心,與肛門呈放射狀切開,切口長度與癰疽大小相應(yīng)。手指伸入切口,分離膿腔間隔,搔刮并清除壞死組織;適當(dāng)剪除切口邊緣部分皮膚,傷口敞開,使引流通暢。用九一丹或紅油膏紗條祛腐;待創(chuàng)面潔凈,改用生肌膏或皮粘散至痊愈。
?。?)一次切開掛線法:適用于較深部位的癰疽。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先以皮膚最隆起波動明顯處作放射狀切開至肛緣,用探針從膿腔內(nèi)尋找內(nèi)口,并從內(nèi)口探出。將肛緣皮膚切開,深層括約肌掛一橡皮線,將肌肉緩慢掛開,避免肛門失禁。
(3)分次切開法:適用于復(fù)雜性深部癰疽。于癰疽頂部皮膚隆起波動最明顯處作放射狀切開,切口長度與癰疽大小相似,用手指分開膿腔間隔,排盡膿液。創(chuàng)口用五五丹紗條引流;待肛瘺形成后,再按肛瘺處理。
預(yù)防調(diào)護
(1)注意肛門部清潔衛(wèi)生,防止便秘。
?。?)積極治療痢疾、腸炎、痔瘡、肛裂、肛門濕疹等疾病,以防染毒形成癰疽。如肛門直腸有墜脹疼痛等不適,應(yīng)即時檢查,及早治療。
?。?)深部癰疽應(yīng)保持引流通暢,紗條填塞不宜過緊,并常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傷口,以防止發(fā)生破傷風(fēng)。
天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