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多種補體成分中,主要檢測C3、CA、C1q、B因子和C1酯鎂抑制物。測定方法分為免疫溶血法及免疫化學法。
1.免疫溶血法
溶血法主要根據抗原與其特異性抗體(IgG、IgM型)結合后可激活補體的經典途徑,導致細胞溶解。該方法中抗原為SRBC,抗體為兔或馬抗SRBC的抗體,即溶血素。將兩者組合作為指示系統參與反應。
試驗中有兩組補體參與,一組是作為實驗反應系統的補體,此類試劑可選用先天缺乏某單一補體成分的動物或人血清,如某些人可天然缺乏C2、豚鼠缺C5、家兔缺C6;也可利用化學試劑人為滅活正常血清中某種成分制備缺乏該成分的補體試劑,加入致敏SRBC(檢測經典途徑補體成分用)或總紅細胞RRBC(檢測替代途徑補體成分用)指示系統后,此時由于補體級聯反應體系中缺乏某種補體成分,不能使補體連續(xù)激活,不發(fā)生溶血。
另一組為待測血清中的補體,當加入待測血清,使原來缺乏的成分得到補充,補體成分齊全,級聯反應恢復,產生溶血。溶血程度與待測補體成分活性有關,仍以50%溶血為終點。
免疫溶血法無須特異儀器與設備,快速,但敏感性較低,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影響因素多。該法不是檢測某補體成分的具體含量,而是檢測其活性,在某些需了解該成分活性情況下,本試驗適用。
2.免疫化學法
免疫化學法分為單向免疫擴散法、火箭免疫電泳、透射比濁法和散射比濁法。前兩種方法已逐漸趨于淘汰,后兩種方法通過儀器對補體的C3、C4、B因子等單個成分進行測定。待測血清標本的C3、C4成分適當稀釋后與檢測用相應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反應介質中的PEG可使該復合物沉淀,儀器對復合物產生的光散射或透射信號進行自動檢測,并換算成所測成分的濃度單位。
自動免疫化學法檢測補體成分方法簡單、特異、重復性好,可反映所測補體成分的絕對值,并能進行標準化流程管理和質控,是當前主要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