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時間>> | 考試公告>> | 各地動態(tài)>> |
重大變動>> | 摸底測試>> | 資料0元領(lǐng)>> |
梧桐子的主治|性味|功能:
梧桐子用于順氣,和胃,消食。治傷食,胃痛,疝氣,小兒口瘡。
【出處】《履巉巖本草》
【別名】瓢兒果、桐麻豌(《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將果枝采下,打落種子,簸去雜質(zhì),曬干。密貯干燥處,防蛀。
【原形態(tài)】梧桐(陶弘景),又名:櫬、梧(《爾雅》),青梧(《品匯精要》),桐麻、瓢羹樹(《草木便方》),耳桐、蒼桐、青皮樹、春麻、九層皮、白梧桐。
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干直,枝肥粗,樹皮青色,平滑,芽近圓形,被褐色短柔毛。單葉互生,3~5掌狀深裂,長15~30厘米,寬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先端漸尖,幼時上面具毛,后則光滑,下面被星狀毛,詠掌狀;葉柄約與葉片等長,被褐色毛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圓錐花序頂生:花單性,細小,淡綠色;萼片5,長約8毫米,外密被淡黃色小柔毛;無花瓣;雄花中的雄蕊柱約與萼片等長,花藥約15枚,藥室不等,聚合成一頂生的頭;雌花子房柄發(fā)達,心皮5,基部分離,在其周圍常有無柄韻花藥環(huán)繞著,花柱聯(lián)合。果為蓇葖果,成熟前心皮裂成葉狀,向外卷曲;種子4~5粒,球形,生于心皮邊緣。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根(梧桐根)、樹皮(梧桐白皮),葉(梧桐葉)、花(梧桐花)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常栽培作行道樹,村邊、路旁亦有生長。我國北自河北、南達云南都有栽植。主產(chǎn)江蘇、浙江。此外,甘肅、河南、陜西、廣西、四川、安徽等地亦產(chǎn)。
【性狀】干燥種子,圓球形或類圓形,徑6~8毫米。黃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皺縮成網(wǎng)紋狀。外層種皮較脆,易破裂,內(nèi)層種皮堅韌,除去后,內(nèi)有肥厚的淡黃色胚乳;子葉兩片薄而大,緊貼在胚乳上,胚根位于較狹的一端。氣、味均微。以個大、飽滿、棕色、無雜質(zhì)者為佳。
【性味】甘,平。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辛,性溫,無毒。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jīng)。
【功能主治】順氣,和胃,消食。治傷食,胃痛,疝氣,小兒口瘡。
①《綱目》:治小兒口瘡,和雞子燒存性研摻。
②《隨息居飲食譜》:潤肺,清熱解毒。
③《南寧市藥物志》:煅末敷爛瘡,收口生肌。
④《四川中藥志》:順顛氣,和胃。治胃痛。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消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附方】①治疝氣:梧桐子炒香,剝(去)殼食之。(《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②治傷食腹瀉:梧桐子炒焦研粉,沖服,每服一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白發(fā):梧桐子三錢,何首烏五錢,黑芝麻三錢,熟地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