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應用自然長菌風化陳年(3年以上)的糯米粽子,剔去其發(fā)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懸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給小鼠接種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懸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連續(xù)10天,對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別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藥組的癌細胞退變現(xiàn)象都較對照組為著。肉眼觀察,對照組腹腔內(nèi)腫瘤生長較給藥組廣泛,粘連情況也較嚴重。但接種癌細胞后11天,對照組與用藥組動物死亡情況并無明顯差異。
【鑒別】理化鑒別 取粉末2g,加水4ml,置研缽中研磨,靜置片刻后吸取上清液,濾過,濾液供試。 (1)取上述水提取液,點于濾紙上,噴灑茚三酮試劑,在100℃左右烘箱中放置1-2min,斑點呈紫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點于濾紙上,噴灑苯胺-鄰苯二甲酸試劑,105℃烘5min,呈現(xiàn)棕色斑點。(3)取上述水提取液,加1滴碘-碘化鉀溶液,顯紫藍色。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補氣健脾;除煩渴;止瀉痢。主治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或水研取汁。
【注意】《食療本草》:新熟者動氣,常食干飯,令人熱中,唇口干;不可和蒼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與馬肉同食之,發(fā)痼疾。
【附方】①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淡竹瀝一臺,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圣濟總錄》竹瀝飲)②治赤痢熱躁: 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蠟紙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 (《普濟方》)③治受胎未足,初生無皮,色赤,但有紅筋: 早白米粉撲之。 (《圣濟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