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名】白草果、山羌活、姜花根、連姜巴、廉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
采收和儲藏:冬季采挖,除去泥土、莖葉,曬干。
【原形態(tài)】姜花,多年生草本,高1-2m.葉無柄;葉舌長2-3cm,膜質(zhì);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0-40cm,寬4.5-8cm,上面光滑,下面被短柔毛。穗狀花序頂生,長10-20cm,寬4-8cm;苞片卵圓形,呈覆瓦狀排列,每一苞片內(nèi)有花2-3朵;花萼管長約4cm,先端一側(cè)開裂;花冠白色,花冠管纖細,長約8cm,裂片披針形,長約5cm,后方一枚呈兜狀,先端具尖頭;側(cè)生退化雄蕊白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cm;唇瓣倒心形,長和寬約6cm,先端2裂;花絲長約3cm;子房被絹毛。花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庭園常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1.氣候土壤 喜溫暖,以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半陰半陽而較濕潤的地方栽培較好。2.種植 用根莖繁殖。四川地區(qū)在冬末春初,把根莖挖起,分成數(shù)蔸,每蔸有芽1-2個。栽時,在選好的地上,開1.3米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30cm開穴,深10-13cm,每穴放根莖1蔸,蓋土壓緊,再蓋細土1層,并施人畜糞水。3.田間管理 栽后第1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春季出苗后、秋季生長旺盛和初冬倒苗時,各進行1次。追肥以人畜糞水為主。夏秋要注意排水,以利生長。
【化學成份】根莖含桉葉素(cineol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對-聚傘花烯(p-cymene),樟腦(camphor),龍腦(borneol0,水楊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丁香油酚(eugenol),氨茴酸甲酯(methyl anthranilate),姜花素(coronarin)A、B、C、D、E、F,(E)-半日花-8(17),12-二烯-15,16-二醛 [(E)-labda-8(17),12-diene-15,16dial],異姜花素D(isocoronarin D)即右旋-14β-羥基半日花8-(17),12-二烯-15,16-內(nèi)酯[(+)-14β-hydroxylabda-8(17),12-diene-15,16-lactone],姜花素D乙基醚(coronarin Dethyl ether),薯蕷皂甙元(diosagenin)。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溫經(jīng)止痛。主治風寒表證;頭痛身痛;風溫痹痛;脘腹冷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四川中藥志》除風散寒,解表發(fā)汗。治頭痛,身痛,風濕筋骨疼痛及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