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葉、果實。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達4米。枝具針刺,小枝帶黃褐色,或一部分密被銀白色鱗片。葉互生,紙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鈍至短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邊緣通常卷縮,上面幼時有銀白色鱗片或星狀毛,老時或脫落,下面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鱗片;葉柄長5~7毫米。花腋生,黃白色,芳香,外面有鱗片,長約1.2厘米;花被筒漏斗形,上部4裂,筒部較裂片為長;雄蕊4;花柱疏生白色星狀柔毛,果實近球形至卵圓形,長6~8毫米,初有銀白色或雜有褐色的鱗片,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燥地或河邊砂地、灌叢內(nèi)。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qū)。
【性味】
酸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治咳嗽,泄瀉,痢疾,淋病,崩帶。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喉熱。
②《江蘇藥材志》:收斂,止血,止瀉。
③《湖南藥物志》:補脾,散寒解表,消風祛濕,行血活血,利尿。
④《貴州藥植目錄》:根:治麻疹。葉:治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