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詳情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心臟檢查視診環(huán)節(jié):
(一)心前區(qū)隆起
正常人胸部兩側(cè)大致是對稱的。心前區(qū)隆起多見于兒童期即已患心臟病且心臟顯著增大者(常為右心室肥厚),如先天性心臟病或風(fēng)濕性心臟病。由于該時,胸壁骨骼尚在發(fā)育階段,受增大心臟的影響,可使心前區(qū)隆起。成人有大量心包積液時,心前區(qū)可顯飽滿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二)心尖搏動
心臟收縮時,心尖向胸壁沖擊可引起局部胸壁向外搏動,稱為心尖搏動。正常成人,心尖搏動一般位于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nèi)0.5~1.0cm處,距前正中線7.0~9.0cm.搏動范圍相當(dāng)于一個鐘式聽診器胸件的面積(直徑約2.0~2.5cm)。有一部分正常人的心尖搏動看不見。觀察心尖搏動時應(yīng)注意其位置、范圍、強弱、節(jié)律等有無異常。
1.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
正常心尖搏動的位置受人體體形、年齡、體位、呼吸等因素的影響。如超力型的人,心臟呈橫置位,心尖搏動位置可上移至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較遠。無力型的人心臟呈懸垂型,心尖搏動位置可下移至第六肋間,距前正中線亦較近。嬰兒與兒童心臟體積與胸廓容積之比,較成人為大,心臟近于橫位,心尖搏動可能在第四肋間,左鎖骨中線之外。體位對心尖搏動位置的影響較大,位時,心尖搏動可較坐位高一肋間。右側(cè)時,心尖搏動向右移1.0~2.5cm.左側(cè)時,向左移2~3cm.深吸氣時,因膈肌下降,心尖搏動可下移至第六肋間。深呼氣時,膈肌上升,心尖搏動則向上移。
引起心尖搏動移位的病理因素有:
(1)心臟疾病 左心室增大時,心尖搏動向左下方移位;右心室增大時,左心室被推向左后,心尖搏動向左移們;先天性右位心時,心尖搏動位于胸部右側(cè)相應(yīng)部們。
(2)胸部疾病 凡能使縱膈及氣管移位的疾病均可引起心臟及心尖搏動移位。如右側(cè)氣胸或大量胸腔積液可使心尖搏動向左側(cè)移位。嚴重肺及胸膜纖維化,或有阻塞性肺不張時,均可使心臟向患側(cè)移位。脊柱或胸廓畸形也可影響心尖搏動的移位。
(3)腹部疾病 腹腔內(nèi)大量腹水、巨大腫瘤、妊娠或氣腹治療時,因腹壓增加均可使橫膈上移,心尖搏動向左上方移位。
2.心尖搏動強弱及范圍的變化
心尖搏動強弱與胸壁的厚薄有關(guān)。肥胖者胸壁厚,搏動較弱;瘦弱者胸壁薄,搏動較強,范圍亦較大。劇烈運動、精神緊張、發(fā)熱、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心尖搏動常增強。左心室肥大時,心尖搏動增強有力而明顯。心肌炎、重度心力衰竭時心尖搏動可減弱并減弱彌散。心包積液,左側(cè)氣胸、胸腔積液或肺氣腫時、心臟與前胸壁的距離增加,心尖搏動常減弱,甚至消失。
正常心臟收縮時,心尖向胸壁沖擊可引起局部胸壁的向前搏動。粘連性心包炎與其周圍組織有廣泛粘連,或右心室明顯增大者,心臟收縮時心尖部可出現(xiàn)內(nèi)陷稱為凹縮性搏動或負性搏動。
3.其它部位的搏動
右側(cè)第二肋間及胸骨上窩的搏動,多為升主動脈或主動脈的搏動,可見于主動脈擴張或主動脈瘤。右心室增大時,在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可見有較明顯的搏動。上腹部的搏動多為右心室搏動,見于肺氣腫心臟懸垂位時,當(dāng)肺心病伴右心室增大時,該處搏更為明顯有力,上腹部搏動,應(yīng)與右心室搏動鑒別,方法即讓病人深吸氣,若上腹部的搏動加強,則為右心室的搏動;若是減弱,則為腹主動脈的搏動。胸骨左緣第二肋間的搏動可見于肺動脈擴張、肺動脈高壓等。
天
12月24日 19:00-21:00
詳情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