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肉
【出處】出自《醫(yī)學入門》?!都斡颖静荨罚航聒櫽行⒂悬S。有山。有蒼,取其白者為良,它者次之。鶴血咸,平,無毒。主益氣力,補勞乏,去風益肺。
【別名】丹頂鶴、鶴、白鶴、仙鶴、仙禽、胎禽
【來源】
藥材基源:為鶴科動物丹頂鶴的肉。
【原形態(tài)】丹頂鶴,大型鳥類,全身幾近鈍白色;頭頂裸出部分為鮮紅色。額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頰和頸大部分暗褐色;次級和三級飛羽均黑,且形長而彎曲成弓狀,覆于整個白色尾羽上。雌雄同色。嘴長綠灰色;腳灰黑色,爪灰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蘆葦或其他雜草叢生的沼澤帶。夜間停息于四周環(huán)水的草灘上。性雜食。巢多營于周圍環(huán)水的淺灘上,每窩產(chǎn)卵1-2枚,卵橢圓形,蒼灰色,鈍端有茶色斑點。
資源分布:繁殖在黑龍江西北部,冬季見于江西、江蘇和山東等地。
【化學成份】肉含蛋白質(zhì)(protein),肽類(pep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甾類(steroid)。
【性味】味咸;性平
【歸經(jīng)】肺;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益氣;解熱。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食,50-100g.
【注意】1.《日用本草》:(鶴)頂血大毒,服之即死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2.《飲食須知》:鶴肉有毒,頂血飲之立死。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