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白馬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 Bái Mǎ Gǔ
【別名】六月雪、路邊金(《寧鄉(xiāng)縣志》),滿天星((陽春縣志》),路邊雞(《草木便方》),六月冷、曲節(jié)草(《嶺南采藥錄》),路邊荊、魚骨刺、光骨刺、過路黃荊(《中醫(yī)藥實驗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間草藥》),天星木、涼粉草、細(xì)牙家、白點秤(《廣西中藥志》),雞骨頭草、雞腳骨(《浙江民間草藥》),路邊姜(《四川中藥志》),雞骨柴、千年勿大、白馬里梢、野黃楊樹、永勿大、米篩花、凍米柴、月月有、朱米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原形態(tài)】
①白馬骨
落葉小灌木,高25~45厘米。枝粗壯,灰色。葉通常叢生,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5~3厘米,寬5~15毫米,先端短尖,全緣,基部漸狹而成1短柄,柄長1~15毫米;托葉對生,基部膜質(zhì),頂有錐尖狀裂片數(shù)枚,長1.2~2.5毫米?;o梗;叢生于小枝頂和近頂部的葉腋;苞片1,斜方狀橢圓形,先端針尖,長約2毫米,白色,膜質(zhì);萼5裂,裂片三角狀錐尖,長2.5毫米,革質(zhì);花冠管狀,白色,長6~8毫米。內(nèi)有茸毛1簇,5裂,裂片矩圓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雄蕊5,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雌蕊1,花柱長約4毫米,柱頭分叉,子房下位,5棱,圓柱狀,2室。花期4~6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路邊、溪旁、灌木叢中。分布我國中部及南部。
②六月雪,又名:噴雪花、白雪丹、日日有、白蓽蒲花。
形態(tài)與上種極相似,惟葉較小,狹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萼裂三角形,亦較短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生態(tài)及分布均同上種。
【性狀】干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縱裂隙,栓皮往往剝離。嫩枝淺灰色,節(jié)處圍有膜質(zhì)的托葉,花叢生枝頂,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質(zhì)。枝質(zhì)稍硬,折斷面帶纖維性。葉大部脫落,少數(shù)留存,綠黃色,薄革質(zhì),卷曲不平,質(zhì)脆易折斷。產(chǎn)廣西、廣東、四川、貴州、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六月雪全草含甙類及鞣質(zhì)。
【性味】
苦辛,涼。
①《本草拾遺》:"無毒。"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③《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微辛。"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利濕,清熱,解毒。治風(fēng)濕腰腿痛,痢疾,水腫,目赤腫痛,喉痛,齒痛,婦女白帶,癰疽,瘰疬。
①《本草拾遺》:"止水痢。"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傷寒,中暑,發(fā)狂亂語,火癥,亦退身熱。"
③《寧鄉(xiāng)縣志》:"節(jié):可治小兒驚風(fēng),腹痛;枝:燒灰可點翳。"
④《植物名實圖考》:"治熱證,瘡痔,婦女白帶。"
⑤《嶺南采藥錄》:"解暑熱,消積滯,止痢疾;并治傷寒,時疫,發(fā)背瘡,消癰疽,拔毒。"
⑥《南京民間藥草》:"止吐血。"
⑦《中醫(yī)藥實驗研究》:"治目赤腫痛。"
⑧《安徽藥材》:"與老母雞同煮,能治慢性腎炎水腫。"
⑨《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舒經(jīng)活絡(luò)。治刀傷,癱瘓,男女弱癥,飛疔。"
⑩《廣西中藥志》:"治喉痛。"
⑾《四川中藥志》:"清熱,除風(fēng)。治頭暈?zāi)垦<靶仉跣盁帷?lsquo;
⑿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肝解郁,清熱利濕,消腫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風(fēng)濕腰腿痛,癰腫惡瘡,蛇傷。"
⒀《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祛風(fēng),化濕,又有強壯作用。治女子經(jīng)閉,白帶過多,頭暈無力。"
⒁《江蘇驗方草藥選編》:"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經(jīng)麻痹。"
⒂《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平肝,利濕,健脾,止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燒灰淋汁涂,煎水洗殘搗敷。
【附方】
①治水?。喊遵R骨莖葉煮汁服。(《本草拾遺》)
②治肝炎:六月雪二兩,過路黃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FS:PAGE]藥》)
③治骨蒸勞熱,小兒疳積:六月雪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目赤腫痛:路邊荊莖葉一、二兩,煎服,渣再煎熏洗。(《中醫(yī)藥實驗研究》)
⑤治偏頭痛:鮮白馬骨一至二兩,水煎泡少許食鹽服。(《泉州本草》)
⑥治咽喉炎:六月雪三至五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⑦治牙痛:白馬骨一兩半,合烏賊魚干燉服。(《泉州本草》)
⑧治鵝口瘡:白馬骨葉一握,稍搗,浸米泔,取汁洗口內(nèi)。(《閩東本草》)
⑨治惡瘡瘰疬,蝕息肉,白癜風(fēng):白馬骨、黃連、細(xì)辛、白調(diào)(一作‘白芷’)、牛膝、雞桑皮,黃荊等。燒為末,淋汁,以物揩破涂之。(《本草拾遺》)
【摘錄】《辭典》
天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