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凈,稍潤,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莖、葉、花混合的段狀。莖表面棕黃色略紫,密生柔毛,有順向縱紋及縱溝,切面白色,中空。葉鞘卷縮,灰綠色或棕黃色,葉緣裂片細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黃棕色。氣微弱,味微苦。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性味】味辛;苦;性平溫;有毒。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治感冒發(fā)熱;頭風痛;牙痛;風濕痹痛;血瘀經(jīng)閉;腹部痞塊;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1-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感想末調(diào)敷。
【注意】
孕婦慎服。
1.《貴陽民間藥草》:孕婦忌服。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虛及孕婦忌服。
【附方】蓍草,《綱目》云:按班固《白虎通》載孔子云:蓍之為言耆也。老人歷年多,更事久,事能盡知也。陸佃《埤雅》云:草之多壽者,故字從耆?!恫┪镏尽费裕狠榍q而三百莖,其本已老,故知吉兇。本品常為占卜之用,故得此名。葉如櫛齒狀深裂,形似而以蜈蚣喻之。
【各家論述】《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莖可為筮。陶誤用楮實為之?!侗窘?jīng)》云:味苦。楮實味甘,其楮實移在木部也。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