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天名精
【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Tiān Mínɡ Jīnɡ
【別名】茢薽、豕首(《爾雅》),麥句姜、蝦蟆藍(《本經(jīng)》),天蕪菁(叫、品方》),天門精、玉門精、彘顱、蟾蜍蘭、覲、地菘、天蔓菁(《別錄》),葵松、鹿活草(《唐本草》),杜牛膝(《圣濟總錄》),皺面草(《履巉巖本草》),皺面地菘草(《衛(wèi)生家寶方》),鶴虱草(《傷寒蘊要》),母豬芥(《孫天仁集效方》),蚵蚾草(《經(jīng)效濟世良方》),土牛膝(《本草崇原》),雞踝子草(《本草正義》),野煙、山煙、野葉子煙、癩格寶草(《貴州民間方藥集》),癩蟖草(《中國植物圖鑒》),挖耳草、額頭草、癩蛤蟆草、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菊種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莖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臭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軟毛。莖下部葉互生;稍有柄;葉片廣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5~8厘米,先端尖或鈍,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的鋸齒,上面綠色較深,光滑,下面有細軟毛和腺點;莖上部葉近于無柄;長橢圓形,向上逐漸變小。頭狀花序多數(shù),腋生,近乎無柄,有時下垂;總苞鐘形或稍帶圓形,外層苞片稍短,卵圓形,中層和內(nèi)層苞片長橢圓形;花序中全為管狀花,黃色;花序外圍為雌花,花冠先端3~5齒裂,花后柱頭外露;中央數(shù)層為兩性花,花冠先端4~5齒裂,花后雌雄蕊均外露,花藥基部箭形,柱頭2深裂,裂片線形。瘦果長約3~5毫米,有縱溝多條,頂端有線形短喙,無冠毛?;ㄆ?~8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果實(鶴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野草叢中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分布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貴州、陜西等地。
【性味】辛,寒。
①《本經(jīng)》:味甘,寒。
②《別錄》:味辛,無毒。
⑧《開寶本草》:味咸。
④《綱目》:微辛甘,有小毒。
【歸經(jīng)】入肝、肺經(jīng)。
①《本草再新》:入肺經(jīng)。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祛痰,清熱,破血,止血,解毒,殺蟲。治乳蛾,喉痹,瘧疾,急性肝炎,急慢驚風(fēng),蟲積,血瘕,衄血,血淋,疔腫瘡毒,皮膚癢疹。
①《本經(jīng)》: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
②《別錄》:除小蟲,去痹,除胸中結(jié)熱,止煩渴,逐水,大吐下。
③《藥性論》:治瘡,止血及鼻衄不止。
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殺三蟲。除諸毒腫疔瘡,瘺痔,金瘡內(nèi)射。身癢癮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⑤《開寶本草》:主金瘡,止血,解惡蟲蛇螫毒,按以敷之。
⑥《綱目》:吐痰止瘧。治牙痛口緊,喉痹。
⑦《本草備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
⑧《野生藥植圖說》:嫩葉搗爛治腳癬。
⑨《杭州藥植志》:強力殺蟲藥,可以殺蛔蟲及絳蟲,并治失力黃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①《本草經(jīng)集注》:垣衣為之使。
②《蜀本草》:地黃為使。
③《本草經(jīng)疏》:脾胃寒薄,性不喜食冷,易泄無渴者勿服。
天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fù)習(xí)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