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薄荷油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疏風,清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癢。
【出處】《重慶堂隨筆》
【拼音名】BòHeYóu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性狀】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出。存放日久則色漸變深,質漸變粘。易溶于水,與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性味】《中國醫(y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癢。
①《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②《中國醫(y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③《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涂布或內服。”
④《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疝痛,下痢。”
【用法用量】內服:開水沖,1~3滴。外用:涂患處。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