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的簡介
【通用名稱】骨碎補
【其他名稱】骨碎補(《本草拾遺》)
【異名】猴姜、胡猻姜(《本草拾遺》),石毛姜(《日華子本草》),石庵閭(《開寶本草》),過山龍(《植物名實圖考》),石巖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類草藥性》),毛姜、申姜(張壽頤),毛貫仲(《青海藥材》),馬猬姜(《南寧市藥物志》),碎補(《四川中藥志》),毛生姜、雞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中華槲蕨、石蓮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網蕨以及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等的根莖。
【采集】冬、舂采挖,除去葉片及泥砂,曬干或蒸熟后曬干,用火燎去毛茸。
【藥材】①槲蕨、中華槲蕨及石蓮姜槲蕨的干燥根莖呈扭曲的扁平長條狀,常多分歧,長6~20厘米,直徑0.5~1~2厘米,厚約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細小鱗片,黃棕色至棕色,柔軟如毛;用火燎過則殘留鱗片成棕色至深棕色,兩側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黃白色散在的維管束,成圓圈狀排列。氣無、味淡而微澀。以粗壯扁平為佳。槲蕨主產于浙江、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此外,貴州、江西、福建等地亦產。中華槲蕨產于陜西、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石蓮姜槲蕨產于四川、云南。②崖姜的干燥根莖呈圓柱形或扁條狀,粗大,略彎曲而扭曲,不分枝,長7~15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溝紋和皺紋,在溝紋、皺紋及葉基處可見黃棕色細密的鱗片,上面有哭起的圓形葉痕,直徑約1厘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呈紅棕色,有眾多的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凹”形。氣微弱,味微澀。產于廣東,在遼寧、廣東使用。③光亮密網蕨的干燥根莖詳“豬毛蕨”條。④大葉骨碎補的干燥根莖呈扭曲的圓柱形,或略扁,長4~13厘米,直徑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縱溝紋及皺紋,殘留少量黃棕色鱗片。上側有突起的圓形葉基痕。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多數黃色點狀維管束,排成環(huán)狀,中央有兩個維管束較大,呈新月形。氣微弱,味微澀。產于廣西、廣東,在遼寧、廣西、廣東使用。
【化學成分】槲蕨根莖含淀粉16.4%、葡萄糖5.37%,還含柚皮甙。
【炮制】骨碎補:去凈泥砂雜質,洗凈,稍浸泡,潤透,切片,曬干。砂燙骨碎補:取砂子置鍋內炒熱,加入揀凈的骨碎補,燙炒至鼓起,毛呈焦黃色,迅速取出,篩去砂,放涼后除去毛即成?!独坠谥苏摗罚?ldquo;凡使骨碎補,采得后先用鋼刀刮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溫。①《日華子本草》:“平。”②《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③《廣西中藥志》:“甘微苦澀,溫。”
【歸經】入肝、腎經。①《綱目》:“足少陰。”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心。”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骨碎補的功效與作用
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①《藥性論》:“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③《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④《本草正》:“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或外感風濕,以致兩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風鶴膝風攣氣證,泄瀉,淋,遺精,脫肛。”⑥《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⑦《四川中藥志》:“泄?jié)瘢ń洝?rdquo;
骨碎補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骨碎補的禁忌注意
阻虛及無瘀血者慎服。①《本草經巰》:“不宜與風燥藥同用。”②《本草匯言》:“如血虛風燥,血虛有火,血虛攣痹者,俱禁用之。”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蕓薹菜。”
骨碎補的選方
①治腰腳疼痛不止: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半,牛膝三分(去苗),檳榔二兩,補骨脂三兩(微炒),安息香二兩(入胡桃仁搗熟)。搗羅為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骨碎補去毛細切后,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暴干,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雷公炮炙論》)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③治腎虛耳鳴耳聾,并齒牙浮動,疼痛難忍:骨碎補四兩,懷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俱酒炒),澤瀉八錢(鹽水炒)。共為末,煉蜜丸。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④治牙痛:鮮槲蕨一至二兩(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⑤治金瘡,傷筋斷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自然銅(細研)、虎脛骨(涂酥炙黃)、敗龜(涂酥炙微黃)各半兩,沒藥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胡桃仁半個,一處嚼爛,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補散)
⑥治打撲傷損:胡猻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搗爛,以罨損處,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選方》)
⑦接骨續(xù)筋:骨碎補四兩,浸酒一斤,分十次內服,每日二次;另曬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閃:骨碎補二兩,杵爛,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許,炒敷患處。(《閩東本草》)
⑨治關節(jié)脫位,骨折:在關節(jié)復位或正骨手術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搗爛,加面粉適量,搗成糊狀,敷傷處,二至三日換藥一次。
⑩治跌打損傷,腰背、關節(jié)酸痛:槲蕨(去毛)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⑾治闌尾炎:鮮槲蕨(去毛)八兩,切碎,加大血藤五錢,紅棗四兩。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⑿治斑禿:鮮槲蕨五錢,斑蝥五只,燒酒三兩,浸十二天后,過濾擦患處,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