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名稱】??谙?
【異名】牛涎(《千金方》)。
【來源】為??苿游稂S牛或水牛的唾涎。動物形態(tài)詳“牛肉”條。
??谙训墓πc作用
治噎膈,反胃嘔吐。
①《本草拾遺》:“主反胃。”
②《綱目》:“吮小兒,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兒霍亂。入鹽少許,頓服一盞,治喉閉口噤。”
??谙训挠梅ㄓ昧?
內(nèi)服:適量,調(diào)服;或入膏、丸。外用:適量,涂敷或點眼。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谙训慕勺⒁?/strong>
主反胃嘔吐,不可過量。
??谙训倪x方
1、《本草拾遺》:主反胃。
2、《綱目》:吮小兒,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兒霍亂。入鹽少許,頓服一盞,治喉閉口噤。
3、《日華子本草》:牛涎,以水洗老牛口,用鹽涂之,少頃即出;或以荷葉包??冢垢Ψ?,涎生取之。
4、《千金方》:治疣目:??谥邢褦?shù)涂自落。
5、《普濟方》:治噎膈反胃: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鱉子三十個(去皮,油,為末)。入銅器熬稠,每以兩匙和粥與食,日三服。
6、《補缺肘后方》:治目睛損傷,牛涎,日二點,避風。
生物形態(tài)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jié)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nèi)有骨質(zhì)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fā)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