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花棘豆用于利尿逐水。主治水腫;腹水。
【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缎氯A本草綱要》:河北、山西以根作為黃芪使用。
【拼音名】LánHuāJíDòu
【英文名】all-grassofSkyblueflowerCrazyweed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藍花棘豆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piscoerulea(pall.)DC.【AstragaluscoeruleusPall.】
采收和儲藏:秋季挖根,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藍花棘豆多年生草本,高20-30cm.主根粗壯,外皮暗褐色。地上莖縮短或無地上莖。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5-20cm;托葉披針形,膜質(zhì),先端長漸尖,中部以下與葉柄合生,被柔毛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小葉21-33,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5mm,寬2-5m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近無毛,或兩面疏被平伏的長柔毛?;ü<?,有長柔毛;總狀花序長3-10cm,花多數(shù),疏生;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3mm,被毛;花萼鐘狀,長4-5mm,有短柔毛,萼齒披針形;蝶形花紫紅色或藍紫色,長編印1cm,旗瓣寬倒卵形,翼瓣和龍骨瓣與旗瓣等長或稍短;雄蕊10,二體;子房內(nèi)有多數(shù)胚珠,花柱向內(nèi)彎曲。莢果長圓狀卵形,長1.2-1.8cm,寬4-5mm,腫脹,先端具喙,外有白色平伏的短柔毛?;ㄆ?-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林間草甸、河谷。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地區(qū)。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jīng)】脾、肺二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尿逐水。主治水腫;腹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