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方名】茯苓甘草湯(利濕之劑,水飲悸厥《仲景》)
【組成】茯苓、桂枝 二兩,甘草 一兩, 生姜 三兩。
【主治】治傷寒水氣乘心,厥而心下悸者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先治其水,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太陽證飲水過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動,不自安也。
亦治傷寒汗出不渴者。經(jīng)曰:傷寒汗出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此湯主之。汗而不渴為邪熱未入里,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
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遺溺。
【方論】 此足太陽藥也。淡能滲水,甘能寧心助陽,故用茯苓;辛能散飲,溫能發(fā)汗解肌,故用姜桂;益土可以制水,甘平能補氣和中,故用甘草。
按:悸證,有過汗而悸者,有吐下而悸者,有氣虛而悸者。惟飲之為悸,甚于它邪,以水停心下,無所不入,侵于肺則咳,傳于胃為嘔,溢于皮膚為腫,漬于腸間為利。故經(jīng)曰:先治其水,后治其厥。厥為邪之深者,猶先治水,況病之淺者乎。
本方去生姜,加白術(shù),名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仲景 治傷寒吐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搖者。逆滿氣沖,寒邪伏飲,上搏于膈也,故令頭眩;沉為在里,且既經(jīng)吐下,復發(fā)其汗,則陽益虛而津液耗,故身振搖也;與此湯導飲和中,益陽固衛(wèi)。金匱用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