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匯編》;《綱目》:海蛤粉者,海中諸蛤之粉,以別江湖之蛤粉、蚌粉也。近世獨取蛤蜊粉入藥,然貨者亦多眾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蠣,性味咸寒,不甚相遠,功能軟散,小異大同,非若江湖蚌蛤,無咸水浸漬,但能清熱利濕而已。
【拼音名】Gé Lí Fěn
【英文名】powdered shell of clam
【別名】蛤粉、海蛤粉
【來源】藥材基源: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的貝殼,經(jīng)加工制成的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
【原形態(tài)】四角蛤蜊,貝殼略呈四角形,質(zhì)堅,殼長36-48mm,殼高34-46mm,殼寬28-37mm,殼頂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內(nèi)卷,位于背緣中央略靠前方。小月面及楯面心形。殼面中部膨脹,并向前后及近腹緣急遽收縮,殼頂白色,幼小個體通常淡紫色,近腹緣為黃褐色,腹面邊緣常有一條狹黑邊。生長線略粗,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環(huán)紋。殼內(nèi)面白色,略具光澤。外韌帶小,淡黃色膜狀;內(nèi)韌帶發(fā)達,呈三角形,黃褐色。鉸合部狹長,左殼具1枚分叉主齒,右殼有2枚主齒排列成八字形。兩殼前后側(cè)齒均呈片狀,左殼單片,右殼為雙片。前閉殼肌痕略小,卵圓形;后閉殼肌痕稍大,近圓形。外套竇不甚深,末端鈍圓。外套膜邊緣雙層,內(nèi)緣有分枝的小觸手。小管黃白色,末端具觸手。足部發(fā)達,呈斧狀。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潮間帶中、下區(qū)及淺海泥沙灘中。棲埋深度50-100mm ,喜棲息于近河口沿海。北方生殖季節(jié)在4-6月。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炮制】取蛤蜊殼入炭火中燒煅后研成細粉。吳球: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殼,炭火煅成,以熟栝樓連子同搗,和成團,風干用,最妙。
【性味】味咸;性寒
【歸經(jīng)】肺;腎;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利濕;軟堅。主治胃痛;痰飲喘咳;水氣浮腫;小便不通;遺精;白濁;崩中;帶下;癰腫;癭瘤;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0-100g;或入丸、散,3-10g.外用:適量,調(diào)敷。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