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病原學診斷的基本要求
確保臨床標本可靠:恰當?shù)臉吮静杉歉腥拘约膊≡\斷的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要求臨床醫(yī)師正確采集能代表感染部位的臨床標本,廣泛采用保護性試子、合格的容器及安全運送培養(yǎng)基,避免標本中的微生物受毒性物質作用而死亡。
全面了解機體的正常菌群:了解人體的正常菌群是細菌檢驗的必要前提,要了解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和種類,條件致病菌與內(nèi)源性感染、菌群失調(diào)癥與二重感染的概念,既不要將所有標本分離出來的細菌都當成致病菌,也不能將正常寄居菌所導致的內(nèi)源性感染輕易放過。
三定一結合:分離鑒定時要做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結合病情。要求根據(jù)臨床和標本的具體情況確定檢驗程序,選擇培養(yǎng)基及合適的鑒定試驗。要判斷分離出的細菌是致病菌、條件致病菌、還是非致病菌(定性),同時要有一個細菌數(shù)量的大致估計,必要時進行半定量和定量培養(yǎng)。在人體有菌部位分離的細菌,其意義大小要參考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判斷;如在無菌部位(如血液、腦脊液)分離出細菌,無論是何種微生物和數(shù)量多少,均具有重要意義(定位分析)。在進行“三定”分析時,一定要結合病情,觀察是否與病情相符。
提供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在臨床醫(yī)師提供病人的臨床診斷信息和適當?shù)呐R床標本,并盡可能獲得流行病學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微生物檢驗和藥敏試驗,要求及時、全面地分析檢驗結果,為臨床提供準確的病原學診斷以便對病人作出恰當?shù)奶幚?。盡管目前微生物的分離鑒定仍作為病原學檢測的金標準,但這種“以活菌生長”為基礎的傳統(tǒng)的細菌學鑒定方法速度較慢,不能適應臨床的需要,要求以標本的直接檢查為基礎,如形態(tài)、染色、抗原檢測及核酸檢測(核酸雜交、PCR和16SrRNA分析),檢測致病基因(致病島、毒力島)和耐藥基因。盡可能在快速診斷方面下工夫。
及時報告:要使實驗室數(shù)據(jù)有效地轉化為臨床有用的信息,病原微生物診斷報告應實行三段報告制度,即在涂片或培養(yǎng)陽性結果出現(xiàn)時、敏感試驗結果出來時以及最終結果出來后都要及時報告。
加強質量控制,增加檢驗項目:臨床微生物室必須加強質量控制,保證各種標本的檢驗質量,為臨床提供可靠依據(jù),并滿足臨床需要的各種檢驗項目。當前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根據(jù)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增加檢驗項目,臨床要求關注的一些項目有:①呼吸道標本的細菌學篩選和半定量培養(yǎng)方法;②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的檢測,包括衣原體、支原體和軍團菌;③非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yǎng)和藥敏;④免疫抑制或器官移植患者特殊病原體的檢測,如巨細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菌等;⑤抗生素相關腹瀉的病原體(主要是艱難梭菌)的檢測;⑥侵襲性真菌的快速檢測和藥敏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