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提問】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正常值是多少?有幾個標準,最常用的是那一個?
【回答】解析:
出血時間(簡寫) 正常值: Duke法: 1~4分鐘
臨床意義:
1. 出血時間延長: 下列情況可出現(xiàn)出血時間延長, (1)血小板減少(血小
板計數(shù)少于5萬/mm3 的時候), 如特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癥等。
(2) 血小板功能異常。
(3) 血管有功能或結(jié)構(gòu)異常, 如: 壞血病、毛細血管擴張癥, 血管性假性
血友病等。
(4) 服用抗凝藥物過量等:
2. 出血時間縮短: 當血液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 如: 流行性出血熱 液濃縮時。
凝血時間(CT) 正常值
毛細血管法(室溫) 3~7min 玻璃試管法(室溫) 4~12min 玻璃試管法(37℃) 5~8min 矽試管法(37℃) 較玻璃試管延長至30min
臨床意義
延長:血友病,重癥肝炎,纖維蛋白原減少,應(yīng)用過量抗凝血藥,纖溶亢進癥,急性傳染病伴凝血酶原明顯減少時。
凝血四項:
PT(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11-14秒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男37±3.3秒,女37.5±2.8秒.
TT(凝血酶時間測定) 16-18秒
纖維蛋白原測定 2-4g/L(200-400mg%)
您好,以上是我為您的提問做出的解答,希望對您的學(xué)習有所幫助,謝謝!
★問題所屬科目: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內(nèi)科學(xué)(含傳染病學(xué))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