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題庫軟件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原特點有哪些?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復習考試,為您提供以下知識匯總: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簡稱乙腦)的病原體1934年在日本發(fā)現(xiàn),故名日本乙型腦炎或日本腦炎,1939年中國也分離到乙腦病毒,解放后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改名為流行性乙型腦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qū),經蚊傳播,多見于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fā)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遺癥。
病原學特點
本病病原體屬披膜病毒科黃病毒屬第1亞群,呈球形,直徑20——40nm,為單股RNA病毒,外有類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雞紅細胞,病毒在胞漿內增殖,對溫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腦組織內傳代,亦能在雞胚、猴腎細胞、雞胚細胞和Hela等細胞內生長。其抗原性較穩(wěn)定。
以上就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原特點有哪些?”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內科學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