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日 19:00-21:00
詳情1月3日 19:00-21:00
詳情解剖學對很多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生來說難度較大,醫(yī)學教育網老師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解剖學101條考試重點,感覺抓緊時間學習吧,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17.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組成。
18.膝關節(jié):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jié)。
19.膝關節(jié)囊外韌帶:髕韌帶、腓側副韌帶、脛側副韌帶、腘斜韌帶。
20.膝關節(jié)囊內韌帶:膝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防止脛骨前移、后交叉韌帶防止脛骨后移。
21.膝關節(jié)的關節(jié)盤:分內側半月板(“C形”)和外側半月板(“O”形)。
22.肌分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
23.肌的輔助結構包括:淺筋膜、深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24.膈上有3個裂孔:主動脈裂孔: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腔靜脈裂孔:有下腔靜脈通過。
25.腹股溝管:在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內下的肌筋膜裂隙。成人腹股溝管長4~5cm。
內口:是指深環(huán)即內口,是腹股溝管深環(huán)(腹環(huán)),位于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一橫指處。淺環(huán):即外口。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后壁:腹橫筋膜。
上壁: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腹股溝韌帶。
內容物:由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通過的一條肌性裂隙,為腹壁的薄弱區(qū)。
26.腹股溝三角(海氏三角):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和腹壁下動脈圍成的三角區(qū)。腹股溝直疝由此三角突出。
27.腹股溝斜疝從腹壁下動脈外側的深環(huán)進入腹股溝管腹壁下動脈可作為手術時鑒別腹股溝斜疝與直疝的標志。
28.小兒牙稱乳牙,共有20個;成人牙稱恒牙,全部出齊共32個。
29.腮腺是最大的一對唾液腺。開口部位:口腔內與上頜第2磨牙相對應的頰粘膜上。
30.食管長約25cm。
31.食管的生理性狹窄是食管異物易滯留和食管癌的好發(fā)部位。
(1)第1狹窄:起始部,距中切牙約15cm。
(2)第2狹窄: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5cm。
(3)第3狹窄:穿膈的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約40cm。
32.十二指腸:“C”形,分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腸懸韌帶/Treitz韌帶是腹部外科手術時確認空腸起始的重要標志)。
33.胃潰瘍和胃癌多發(fā)生于幽門部附近的胃小彎處。
34.小腸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的主要場所。
35.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麥氏點:位于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是闌尾根部的投影點。急性闌尾炎時,麥氏點附近有明顯壓痛。
36.結腸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37.齒狀線:肛瓣與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鋸齒狀的環(huán)線。是分界線。齒狀線以上的肛管內表面為黏膜,上為內臟神經支配;齒狀線以下的肛管內表面為皮膚,為軀體神經支配。齒狀線上方為內痔,齒狀線下方為外痔。
38.肝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腺體。
39.膽囊三角:由肝總管、膽囊管和肝的臟面圍成,又稱Calot三角。膽囊動脈常行經該三角,因此該三角是尋找和結扎膽囊動脈的標志。
40.左右支氣管的形態(tài):左主支氣管:細而長,走向較平行。右主支氣管:短而粗,走向較垂直。異物易滯留在右主支氣管。
41.鼻旁竇包括: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
42.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二個肺葉,右肺由斜裂和水平裂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
43.胸膜腔:由臟壁兩層胸膜在肺根處相互移行圍成的密閉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內為負壓。
44.肋膈隱窩: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轉折處,是胸膜腔的最低位。
45.胸膜與肺的體表投影
鎖骨中線 | 腋中線 | 肩胛線 | 后正中線 | |
肺下界 | 第六肋 | 第八肋 | 第十肋 | 第十一胸椎棘突 |
胸膜下界 | 第八肋 | 第十肋 | 第十一肋 | 第十二胸椎棘突 |
46.縱隔分部:以胸骨角平面為界,將縱隔分為上、下縱隔。下縱隔又以心包的前、后面為界分為三部:(1)前縱隔:心包與胸骨體之間。胸腺或胸腺遺跡、縱隔前淋巴結、胸廓內動脈縱隔支、疏松結締組織及胸骨心包韌帶等。
(2)中縱隔:中縱隔即心包所在區(qū)域,容納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
(3)后縱隔:心包后面與脊柱之間。容納氣管杈及左、右主支氣管,食管,胸主動脈、迷走神經及奇靜脈、半奇靜脈、交感干、胸段胸導管和淋巴結等。
47.泌尿系統(tǒng)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48.泌尿系統(tǒng)功能:產尿:以形成排出尿液的方式排出代謝廢物;調節(jié)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和電解質平衡。儲尿:膀胱。排尿:尿道。內分泌功能:促紅細胞生成素和腎素。
49.腎實質可分為腎皮質和腎髓質。腎髓質由15~20個腎錐體組成。腎錐體的基底朝向皮質,尖端純圓,朝向腎竇,稱腎乳頭。
50.腎區(qū):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腎區(qū)。腎病時,此處有叩擊痛。
51.腎的被膜由內向外:纖維囊、脂肪囊、腎筋膜。臨床上的腎囊封閉,就是將藥液注入腎脂肪囊內。
52.輸尿管的三個狹窄: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小骨盆上口與髂血管交叉處、輸尿管的壁內段。
53.膀胱的形態(tài):尖:朝向前上方→膀胱尖;底:朝向后下方→膀胱底;體:→膀胱體;頸→膀胱的最下部。
54.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內口之間的三角形區(qū)域,無論在空虛或充盈情況下,其黏膜都是光滑的,是結核、腫瘤的好發(fā)部位。
55.女性尿道與男性尿道相比,具有短、寬、直的特點,尿道外口的后方又鄰近陰道口和肛門,故女性的逆行性尿路感染比男性多見。
56.男性尿道分為:前列腺部、膜部、海綿體部三部分。
57.恥骨前彎:陰莖勃起或上提時,此彎曲可消失;恥骨下彎:固定不可變。
58.子宮的韌帶有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和子宮骶韌帶等。
59.腹膜與臟器的關系
腹膜內位器官:臟器幾乎全部被腹膜覆蓋。胃、空腸、回腸、盲腸、闌尾、橫結腸、脾、卵巢等。
腹膜間位器官:臟器大部分被腹膜覆蓋。升結腸、降結腸、直腸上段、肝、膽、子宮和膀胱。
腹膜外位器官:臟器僅有小部分表面被腹膜覆蓋。十二直腸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直腸中下斷,胰、腎、腎上腺、輸尿管等。
60.男性:直腸膀胱陷凹,坐位時腹膜腔的最低位。
61.女性:直腸子宮陷凹即Douglas腔,位于女性直腸與子宮之間。是腹膜腔的最低位,積液積存處。
62.心有4個腔,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63.體循環(huán)途徑:左心室(動脈血)→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動脈血)→全身各部毛細血管(動脈血變?yōu)殪o脈)→上、下腔靜脈及其屬支(靜脈血)→右心房(靜脈血)。功能:將O2和養(yǎng)料營養(yǎng)全身各部。
64.肺循環(huán)途徑:右心室(靜脈血)→肺A及其各級分支(靜脈血)→肺毛細血管(靜脈血變動脈血)肺各級靜脈(動脈血)→左心房(動脈血)。功能:吸O2,排CO2。
65.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構成。體表投影在左側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
66.右心房的后內壁為房間隔,其下部有一卵圓形凹陷,稱卵圓窩,為胎兒時期卵圓孔閉合后的遺跡,此處壁較薄弱,是房間隔缺損的好發(fā)部位。
67.右心房有三個入口: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一個出口:右房室口。
68.右心室:室腔底有右房室口和肺動脈口,兩口之間的室壁上有一較寬的弓形肌隆起,稱室上嵴,將室腔分為右心室流入道(竇部)和流出道(漏斗部)兩部分。右心室有1個入口和1個出口,分別為右房室口和肺動脈口。
69.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構成心底的大部,是4個心腔最靠后的部分。
70.左心房前部向右前突出的部分稱左心耳,內壁有梳狀肌,凹凸不平,呈海綿狀。左心房出口為左房室口,血液經此口進入左心室。左心房共有4個入口和1個出口,4個入口分別是左肺上、下靜脈和右肺上、下靜脈開口;1個出口即左房室口。
71.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室腔近似圓錐形,構成心尖及心的左緣,心室壁厚9~12mm,約為右心室的3倍。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前尖為界可分為左心室流入道(竇部)和流出道(主動脈前庭)兩部分。左心室有1個入口和1個出口,即左房室口和主動脈口。
72.心傳導系包括: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房室交界區(qū),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纖維網。
73.室間隔:膜部:薄弱區(qū)域,室間隔缺損發(fā)生處。
74.右冠狀動脈:起自升主動脈右竇。梗塞表現(xiàn):心室后壁心肌梗死,房室傳導阻滯。
75.左冠狀動脈起自主動脈左竇。
(1)前室間支(前降支):沿前室間溝下行,繞心尖切跡,主要有3支。阻塞表現(xiàn):左室前壁及室間隔(部分)心肌梗死。
(2)旋支:阻塞表現(xiàn):左室側后壁心肌梗塞。
主動脈弓壁內含有壓力感受器,可調節(jié)血壓。主動脈小球或主動脈體,屬化學感受器,參與呼吸的調節(jié)。
76.頭頸部的動脈(頸總動脈,左右各一)起點:右側-頭臂干:左側-主動脈弓。
77.頸外動脈分支
甲狀腺上動脈:分布于甲狀腺和喉
舌動脈:分布于舌、舌下腺和腭扁桃體
面動脈:下頜下腺深面,下頜骨下緣(壓迫止血)
顳淺動脈:外耳門的前方(搏動處,止血處)
上頜動脈:分布于上下牙,發(fā)出分支-腦膜中動脈
78.鎖骨下動脈起點:左側—主動脈弓;右側—頭臂干。走行:胸鎖關節(jié)后方至頸根,穿斜角肌間隙續(xù)腋動脈。
79.甲狀頸干:起自鎖骨下動脈。甲狀腺下動脈向上至甲狀腺下端,并分布于咽、喉、氣管和食管。肩胛上動脈自甲狀頸干發(fā)出后分布于岡上、下肌和肩胛骨。
腋淋巴結位于腋窩疏松結締組織內,沿血管排列,按位置分為5群。胸肌淋巴結、外側淋巴結、肩胛下淋巴結、中央淋巴結、尖淋巴結。
80.腋動脈:起點鎖骨下動脈。肱動脈:起自腋動脈。
81.腸系膜上動脈起自:腹主動脈;分支: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空腸動脈、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右結腸動脈、中結腸動脈。
82.腹腔干:分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和脾動脈。
83.大隱靜脈:起自足背靜脈網內側經內踝前方沿小腿和股內側上行穿隱靜脈裂孔注入股靜脈。屬支:腹壁淺靜脈、陰部外靜脈、旋髂淺靜脈、股內側靜脈、股外側靜脈(靜脈曲張)。
84.胸導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
85.睫狀肌可調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
86.中央凹處感光最敏銳。
87.眼球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88.房水:是澄清的液體,充滿眼房內。房水由睫狀體產生后自眼后房經瞳孔入眼前房,然后由虹膜角膜角入鞏膜靜脈竇,再經睫前靜脈匯入眼靜脈。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還具有滋養(yǎng)角膜和晶狀體以及維持眼內壓的作用。房水經常循環(huán)更新,在循環(huán)障礙時,則充滯于眼房中,引起眼內壓增高,可致視力受損,臨床稱為青光眼。
89.晶狀體是眼球屈光系統(tǒng)的主要裝置,類似變焦鏡頭。視近物時,睫狀肌收縮,睫狀環(huán)縮小,使睫狀小帶松弛,晶狀體則由于本身的彈性回縮而變凸,特別是前面的曲度加大,屈光力加強,使物象能聚焦于視網膜上。視遠物時,則與此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逐漸失去彈性,睫狀肌也逐漸萎縮,調節(jié)功能減退,從而出現(xiàn)老視。
90.眼的屈光系統(tǒng):由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共同完成。其中以角膜和晶狀體的屈光作用較強。外界物體發(fā)射或反射出來的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tǒng)后,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這種視力稱為正視。若眼軸較長或屈光系統(tǒng)的屈光度過大,則物像落在視網膜前,稱近視。反之,若眼軸較短或屈光系統(tǒng)的屈光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后,則稱為遠視。由于角膜表面曲度的改變而造成的屈光障礙,臨床上稱為散光。
91.前庭蝸器: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竇和乳突小房組成。
內耳: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橢圓囊斑與球囊斑均屬位置覺感受器,能感受頭部靜止的位置和直線變速運動的刺激;壺腹嵴是位置覺感受器,能感受旋轉運動的刺激;螺旋膜上有螺旋器,是聽覺感受器)
92.聲音的傳導聲波傳入內耳有兩條途徑,即空氣傳導和骨傳導。在正常情況下以空氣傳導為主。
(1)空氣傳導 耳廓收集聲波,經外耳道傳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繼而引起聽小骨鏈的運動,通過聽小骨鏈這一曲軸杠桿系統(tǒng),將聲波轉換成機械傳感效應并加以放大,經鐙骨底作用于前庭窗,引起前庭階外淋巴的波動。前庭階外淋巴的波動經前庭膜傳到蝸管內的內淋巴,內淋巴的波動作用于螺旋膜(基底膜),刺激螺旋器產生興奮,自此發(fā)出神經沖動經蝸神經傳入腦,產生聽覺。
(2)骨傳導聲波 經顱骨傳入內耳的途徑稱骨傳導。主要是指聲波引起的振動由顱骨經骨迷路傳入,使耳蝸內的淋巴液產生波動,刺激螺旋膜上的螺旋器產生神經沖動。
93.腦神經運動核:
①動眼N核、動眼N副核→動眼神經→五塊眼外肌,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
②滑車N核→滑車神經→上斜肌
③展N核→展神經→外直肌
④三叉N運動核→下頜神經→咀嚼肌
⑤面N核→面神經→表情肌
⑥舌下N核→舌下神經→舌肌
⑦疑核→迷走神經→咽喉肌
⑧副N核→副神經→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94.腦神經感覺核:
①孤束核→面神經→舌前2/3味覺→舌咽神經→舌后1/3感覺
②三叉神經中腦核→眼神經→眼裂以上感覺
③三叉神經腦橋核→上頜神經→眼口裂之間感覺
④三叉神經脊束核→下頜神經→口裂以下感覺
⑤薄束核楔束核→薄束和楔束→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
95.椎體束受損:表現(xiàn)為對側上、下肢癱瘓;展神經根受損:同側眼球外直肌麻痹,眼球不能外展。
96.小腦
前庭小腦:接受前庭神經纖維,維持身體平衡;
脊髓小腦:接受脊髓小腦束纖維,調節(jié)肌張力;
大腦小腦:接受經小腦中腳束的腦橋核的纖維,協(xié)調運動
97.語言中樞:
(1)運動性語言中樞:位于額下回后部(Broca區(qū)),損傷后患者雖能發(fā)音,但不能說出具體意義的語言,稱運動性失語癥。
(2)聽覺性語言中樞:位于顳上回的后部,損傷后患者聽覺正常,但是聽不懂別人的講話,也不理解自己所講的含義,答非所問,稱感覺性失語癥。
(3)書寫中樞:位于額中回后部,損傷后手的運動正常,但是不能書寫正確的文字,稱失寫癥。
(4)視覺性語言中樞:位于角回,損傷后視覺正常,但是不能理解曾經認識的文字,稱失讀癥。
98.內囊三偏綜合征:對側半身運動障礙;對側半身感覺障礙;雙眼對側半視野同向性偏盲。
99.正中神經損傷表現(xiàn):猿手。
尺神經損傷表現(xiàn):爪形手。
橈神經損傷表現(xiàn):垂腕征。
腋神經損傷表現(xiàn):肩關節(jié)不能外展及方形肩。
動眼神經損傷表現(xiàn)上瞼下垂、眼外斜視、瞳孔散大且對光反射消失。
面神經損傷表現(xiàn)面癱、泌淚、泌涎障礙、舌前2/3味覺喪失。
副神經核經頸靜脈孔出顱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
100.大腦動脈環(huán):由前交通動脈、大腦前動脈、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和大腦后動脈圍繞視交叉等結構吻合而成的動脈環(huán)。
101.一側視神經損傷,患側視野全盲;視交叉中央部的交叉纖維損傷(如垂體瘤),可引起雙眼視野顳側偏盲;視交叉外側部的不交叉纖維損傷,患側眼的視野鼻側偏盲;一側視束或視輻射或視覺皮質損傷,可引起雙眼視野對側半同向性偏盲(同側眼的鼻側視野和對側眼的顳側視野偏盲)。
編輯推薦:
2020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醫(yī)學綜合筆試全真模擬試卷第一單元150題(全)
【原創(chuàng)歸納】2020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醫(yī)學綜合筆試考前小抄,滿滿干貨!
家人們!快收藏!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前2周速記口訣/考點1000+
2020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筆試考前高效刷題幾百道 臨門一腳 決勝醫(yī)考!
以上關于“考前必背!2020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剖學101條考試重點匯總!”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1月2日 19:00-21:00
詳情1月3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