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原質:大多數(shù)為革蘭陰性菌合成的菌體脂多糖。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fā)熱反應,故稱熱原質。
2. 毒素和侵襲性酶:細菌產生毒素,包括內毒素和外毒素。內毒素為草蘭陰性菌的脂多糖。外毒素是革蘭陽性菌產生的蛋白質,毒性強且有高度的選擇性。有些細菌還能產生具有侵襲性的酶,如卵磷脂酶、透明質酸酶等。毒素和侵襲性酶在細菌致病性中甚為重要。
3. 色素:有水溶性色素(銅綠假單胞菌的色素)和脂溶性色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色素)。不同細菌產生不同的色素,在鑒別細菌上有一定意義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4. 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能抑制或殺死另一些微生物和癌細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質。
5. 細菌素:某些細菌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細菌素作用范圍狹窄,僅對與產生該種細菌素的細菌有近緣關系的細菌才能起作用,如大腸菌素、綠膿菌素、變形菌素和弧菌素等。
6. 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