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具有什么臨床意義?
關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的臨床意義,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參加檢驗主管技師資格考試的考生仔細查看。
1.PT延長:PT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過正常范圍即為延長,主要見于: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減少及纖維蛋白原的缺乏(低或無纖維蛋白血癥);②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發(fā)性纖溶亢進癥、肝病的阻塞性黃疸和維生素K缺乏、血循環(huán)中抗凝物質增多等。
2.PT縮短:①先天性因子Ⅴ增多;②DIC早期(高凝狀態(tài));③口服避孕藥、其它血栓前狀態(tài)及血栓性疾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管損傷等無法為血栓形成的基礎)。
3.口服抗凝藥的監(jiān)護臨床上當NIR為2-4時為抗凝治療的合適范圍,當INR>4.5時,如纖維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數(shù)仍正常,則提示抗凝過度,應三少或停止用藥。INR>4.5時,同時伴有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減低,則右能是DIC或肝病等所致也應減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劑。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提供2020年臨床檢驗主管技師考試備考經(jīng)驗、精煉知識點以及政策動態(tài)變化!預祝各位考生都能順利通過2020年臨床檢驗主管技師資格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