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備考復習,專門整理了結核分枝桿菌的形態(tài)是什么樣的?如下:
結核分枝桿菌為細長略帶彎曲的桿菌,大小1~4X0.4μm。牛分枝桿菌則比較粗短。分枝桿菌屬的細菌細胞壁脂質含量較高,約占干重的60%,特別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圍在肽聚糖層的外面,可影響染料的穿入。分枝桿菌一般用齊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石炭酸復紅加溫染色后可以染上,但用3%鹽酸乙醇不易脫色。若再加用美藍復染,則分枝桿菌呈紅色,而其他細菌和背景中的物質為藍色。本菌無芽孢、無鞭毛。
近年發(fā)現結核分枝桿菌在細胞壁外尚有一層莢膜。一般因制片時遭受破壞而不易
結核分枝桿菌 抗酸染色 ×1000
結核分枝桿菌 抗酸染色 ×1000
看到。若在制備電鏡標本固定前用明膠處理,可防止莢膜脫水收縮。在電鏡下可看到菌體外有一層較厚的透明區(qū),即莢膜,莢膜對結核分枝桿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外經青霉素、環(huán)絲氨酸或溶菌酶誘導可影響細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異煙肼影響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細胞吞噬結核分枝桿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壞肽聚糖,均可導致其變?yōu)長型,呈顆粒狀或絲狀。異煙肼影響分枝菌酸的合成,可變?yōu)榭顾崛旧幮浴_@種形態(tài)多形染色多變在肺內外結核感染標本中常能見到。臨床結核性冷膿瘍和痰標本中甚至還可見有非抗酸性革蘭陽性顆粒,過去稱為Much顆粒。該顆粒在體內或細胞培養(yǎng)中能返回為抗酸性桿菌,故亦為L型。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匯總到的全部內容啦,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點擊關注醫(yī)學教育網!